豪格等人的猜測不錯,沒過幾日,便有斥候來報,一支魏軍向東進軍,進抵了鴨綠江邊。
沈陽城內,四萬清軍云集,豪格的王旗在城頭高高飄揚,王府內坐著十多員八旗將領,以及豪格的一些謀士。
“肅王爺,斥候傳來消息,魏軍確實向朝鮮進兵了。”岳樂低聲匯報,“李定國在遼陽頓兵不進,令士卒開墾田地,顯然是想拖住我們,然后派一支人馬收取朝鮮。如果朝鮮一失,沈陽就是一座孤城,我們遲早被魏軍耗死。”
豪格臉色陰沉,“那現在該怎么辦?”
殿上,一群人都沒有說話,一陣沉默后,索尼道:“王爺,盛京地處平原,我們又沒有馬軍優勢,魏軍時常以輕騎破襲,我們很難應對,盛京周圍的糧田不能種植,也不能收割,繼續堅守只會坐吃山空。如果魏軍占據朝鮮,我們連后路都沒有了。奴才以為現在只能突圍,向朝鮮轉移。”
“王爺,盛京的糧食最多堅持到明年初,如果我們不能擊退魏軍,又不能在遼東安心生產,盛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我贊成索尼的策略,不如退入朝鮮,拉長魏軍的糧道,我們還能割據一方。”岳樂沉聲道:“如今大清已是生死存亡之際,肅王爺還需要盡早拿個章程。若是猶豫不絕,盛京不可守,朝鮮亦失,那大清軍就真完了。”
豪格聞語,忽然從座位上起身,在大殿內疾走幾步,站在中間看了下面的將領一眼,然后堅定的道:“那就去朝鮮!”
~~~~~~
魏軍占據遼陽后,與沈陽清軍相距不過幾百里,兩軍哨騎都注意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在距離沈陽城約五十里的一座山崗上,幾名魏軍斥候在樹林里,注視著山下一支浩浩蕩蕩的人馬,數以萬計的清兵和眷屬,攜帶輜重,蔽道而行,前面一桿王旗大纛,表面了他們的身份,就是豪格的軍隊。
大約四萬清兵,火槍如林,刀矛鋒利,盔甲閃亮,顯得十分精銳,隨行的眷屬也都腰懸箭袋,手持長矛,總計大概有十萬之眾。
魏軍斥候,觀察了片刻,為首騎兵一拔馬韁,立刻調轉馬頭向山崗下奔去,抄另一條近路向遼陽奔去。
下午十分,李定國得到了斥候的稟報,發現了清軍主力離開沈陽,向東南方的連山關撤離。
大帳內,李定國在沙盤前,注視著清軍的位置,旁邊白文選臉上大喜道:“都督,豪格果然出城了!”
李定國直起身來,平淡道:“豪格出城,是明智之舉,沈陽失陷是遲早的事情,他現在不走,明歲也守不住沈陽。”
說著,他扭頭問斥候道:“豪格帶出來多少人馬,裝備如何?”
斥候掌旅抱拳回道:“啟稟都督,敵軍共有十萬人,不過軍隊只有四萬左右,他們裝備還算精良,有大量火銃和火炮,剩下的人就很普通,都是些眷屬,算是烏合之眾。”
滿人眷屬,其實也有些戰力,不過在魏軍眼中,就是烏合之眾。
白文選聞語,忙道:“都督,若讓他們撤入朝鮮,就難打了!”
李定國微笑道:“本督怎么可能讓他們退入朝鮮。”說著,他神色肅然,沉聲下令,“傳令大軍拔營,立刻兵進連山關。再傳令吳三桂,令他回援。”
~~~~~
“嗚——”低沉的號角聲,在曠野上吹響,連山關附近,魏清兩軍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