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關所在地,位于今本溪縣連山關車站附近,是通向遼東都司的重要交通要隘,是遼中平原的出口,也是清軍前往朝鮮的必經之路。
連山關在沈陽的南方,在遼陽的東南,而遼陽到連山關的距離,只是沈陽到連山關的一半。
這時,先一步趕到連山關的魏軍,已經在這里扎下營盤。
曠野上,一隊穿著藍色甲胄的騎兵,從北面而來,在遠處山丘上停下,窺視魏軍營盤。
李定國站住營地內,看見這隊騎兵,抽出千里鏡觀察,然后對身邊人道:“豪格來了!”
白文選也舉起千里鏡,一邊觀察,一邊道:“早上斥候已經確認,清軍主力已經到了北面六十里外的集子堡,豪格傾巢而出,正藍旗、兩紅、漢八旗、朝鮮八旗,再加上大批眷屬滾滾而來,下午就該到連山關了。”
李定國一邊聽,一邊用千里鏡觀察,在清軍哨騎之后,果然見大批黑點,漫山遍野而來。
“都來了也好。朝野多山,地形狹窄,利于防守。我們在這里解決豪格主力,收取朝鮮就容易多了!”李定國收回千里鏡,冷聲說道。
白文選擔心道:“豪格優柔寡斷,做事不決。他見我們在此,會不會又折返回去,或者另尋山道?”
李定國笑道:“豪格出了沈陽,便是騎虎難下,他只有與我們一戰,沒有其他路走了!”
~~~~~~~
下午時分,清軍主力陸續趕至連山關附近,在與魏軍相距二十里之處,扎下了營盤。
此前,豪格堅壁清野,將軍隊收入城中,意圖把戰爭拖入冬天,等魏軍糧盡,不想正中魏軍下懷,省去了魏軍逐一清剿的功夫,同時輕騎四出,破壞了清軍耕種,讓豪格坐困城中。
豪格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反而先撐不住了,不過他將軍隊收入城中,卻也保住了清軍主力。
此時清軍在遼東的兵力,全部集結于此,所有兵馬都到了連山關周圍。
八月三十日,豪格在連山關外的大營,豎起了王旗,然后立刻率領騎兵飛馳而出,前來觀察魏軍營盤。
豪格系著披風,身被鐵甲,椅彎刀,頭上戴著尖頂鐵盔,馬鞍上還吊著弓箭,領著一群騎兵,奔到距離魏營五里外停下。
他神情凝重,遠眺魏軍營盤,不難看出對此戰的重視。
“王爺,魏軍不少啊!”岳樂吐出了一口氣,胯下的戰馬被魏軍營盤嚇得不太聽使喚,他一邊扯動韁繩,一邊憂心道。
豪格陰沉著臉,“事到如今,不管有多少魏賊攔路,本王都只能拼盡全力一戰。”
(下午一章,晚一點更,今天去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