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那經過處理的、呈現出特定色澤和解剖結構的人體組織真實地呈現在眼前時,教室里還是響起了一片細微的、壓抑的抽氣聲。
那是不同于任何模型和圖譜的、真實的生命曾經存在的痕跡。
王教授拿起手術刀,動作沉穩精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下刀的層次、分離組織的技巧、如何辨認和保護重要的神經血管。
“首先,再次確認我們的解剖層次。皮膚、淺筋膜已被小心打開,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深筋膜。下刀前,必須用你們的眼睛和觸覺,再次確認目標。”
“看這里,岡上肌與三角肌之間的縫隙。”他的鑷子輕輕撥開一絲纖維,“這里是腋神經和旋肱后血管束等重要結構穿行的區域,我們稱之為【四邊孔】的邊界。操作必須如同對待最嬌嫩的花蕊,格外輕柔,任何魯莽都可能損傷這些脆弱的【線路】,導致無法挽回的觀察損失。”
他的講解深入淺出,結合著精妙的操作,將書本上平面的知識轉化為了立體、生動的現實。
整個教室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蘇雨晴緊握著手中的筆,努力將王教授的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句講解刻進腦海里,最初的緊張感逐漸被強烈的求知欲所取代。
很快,王教授完成了關鍵部分的示范后,放下了器械。
“醫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看十遍,不如親手做一遍。”他環視全場,“現在,我將大家分為小組,在接下來的課程時間里,由我和助教老師指導你們,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初步的解剖操作練習。”
他示意了一下在實驗室后方待命的幾位年輕的助教。
這些助教通常是高年級的優秀學長學姐或研究生,他們此刻走上前來,協助王教授維持秩序并進行分組指導。
教室里的氣氛瞬間變得更加緊張,但大家又紛紛充滿期待。
同學們按照分組,走向指定的解剖臺。
助教們在各組之間巡視,不時停下腳步,提前檢查器械,重申操作要點,確保安全。
輪到陳默這一組時,他站在解剖臺前,神情卻不如其他同學那般緊張、害怕、期待,他的神情有的只有平靜。
他穩穩地戴上了手套,動作一絲不茍。
而此刻他的眼神已經變得異常專注,和平時的他明顯是兩個模樣。
當他從器械盤中拿起那柄小巧而鋒利的手術刀時,他的手,不像其他同學那般因為緊張而出現絲毫顫抖。
然而,他并沒有急于下刀。
他先是微微閉上眼,似乎在腦海中快速回顧了一遍王教授剛才的示范和解剖圖譜,然后睜開眼,目光如炬,仔細地、反復地審視著眼前大體老師身上已經暴露和尚未解剖的區域,對照著腦海中的三維圖像,確認著肌肉的走形、尋找著潛在的神經血管標志。
蘇雨晴站在一旁,緊張到手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
看著同組神情緊張不知所措的蘇雨晴臉上那復雜的神情,陳默轉頭對蘇雨晴露出一絲安撫性的微笑說道:“大體老師奉獻他們自己的身體,就是為了更好的教導我們,我們不要有其他的心思,只有認真學、努力學,學好了,學精了,才不辜負他們的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