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愛詩詞愛美人的聶二老爺,他會拿著一把刀跑到花樓里自殺?
趙廷暄不信,其他人也不信。
可是事實證明,他就是自己跑到花樓里尋死的。
趙廷暄只覺腦袋嗡嗡,他想找個人商量商量,卻發現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給他出謀劃策。
京城的王府不能與梁地的王府相比,而京城王府的長史就是擺設,且,現在這位還是趙廷晗出京后由朝廷重新指派的,能去刑部打聽消息已經很給趙廷暄面子了,至于其他的,長史不管,也沒有這個能力。
利夫子是跟著趙廷暄一起進京的,趙廷暄很信任他,然而利夫子也只是教書夫子而已,一心只讀圣賢書,至于其他的,他不懂,也幫不上忙。
還有就是王府里的太監總管崔公公,不知為何,趙廷暄有些怕他,府里出了這樣的事,趙廷暄不敢讓他幫忙拿主意。
趙廷暄坐在椅子上,王府里的丫鬟并不盡責,椅子上連椅墊都沒放,趙廷暄坐在那里,冰冷的寒意從里到外,心里也涼了。
他懷念以前在梁地的日子,哪怕是父王去世這么大的事,也有長姐頂在前面,無論遇到什么事,只要和長姐說一聲,長姐就會幫他辦好。
除了長姐,還有府里的那些忠仆,他有什么要求,忠仆們絞盡腦汁也要令他滿意。
不像現在,他身邊既沒有人出主意,也沒有人真正的關心他照顧他。
他忽然想起長姐一開始給他安排進京的史先生。
史先生跟隨父王多年,不僅是在梁地,就是在京城也有人脈,且,他見多識廣,足智多謀,若是史先生在這里,上次的事情肯定已經解決了,皇帝不會斥責他,更不會禁他的足。
趙廷暄后悔了。
他承認,剛開始聽說史先生要跟著他一起進京時,他是很高興的。
史先生為人并不古板,而且對他的印象很好,還曾在父王面前稱贊過他。
可是后來,自己為何又不想讓史先生跟來了呢?
趙廷暄仔細回想,哦,他想起來了,是他去過遂寧宮之后。
當時母妃是怎么說的?
母妃說史先生真正看重的只有大哥,從未把他放在眼里
他忘了自己當時是怎么想的,雖然覺得母妃說的不是全對,可還是依著母親的意思,婉拒了史先生的美意。
不僅是史先生,還有伴讀。
北燕王世子的伴讀是招考來的,雖然與他們交往不多,但是他們看向北燕王世子時,眼中充滿崇敬和感激。
這樣的神情,是聶家兄弟從未有過的。
聶家兄弟并不尊重他,在他們看來,他只是他們眾多表兄弟中的一個,就連他們打著梁王府的名頭狐假虎威時,抬出來的也是大哥,現任梁王。
至于感激,他們就更沒有了,他們甚至還覺得給他做伴讀,是給足了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