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又一次錯過(兩章合一)
崔三少怔住,這是把他當成孤兒了?
不過,他現在還不如孤兒。
孤兒只是沒有了父母親人,而他的親人卻想讓他死。
崔三少低下頭,眼淚大顆大顆落下來。
趙時晴不知何時走到他的面前,問道:“你爹姓甚名誰,在哪里做官?”
崔三少連頭都沒抬,從小到大,他都以自己的父親為榮,他的父親是進士,他的父親是他的驕傲。
他多么希望是自己冤枉了父親,可是心里卻又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都是真的,那個小姑娘說的都是真的,如果沒有父親的許可,崔家人不敢殺死他,無論是王姨娘的包藏禍心,還是大伯父與婁舉人勾結,這一切都是在父親的默許下發生的。
即使最初是王姨娘瞞著父親與大伯父聯系的,可是后來呢,王姨娘只是一個小妾而已,大伯父卻是崔家的大老爺,父親的大哥,他豈會聽從一個小妾的指揮,還不是因為王姨娘背后站著的是父親?
崔三少覺得自己真是可笑,難怪人家說他是傻瓜,他就是一個傻瓜,沒有比他更傻的瓜了。
見他遲遲沒有回答,泥鰍不高興了:“二小姐問你話呢,你怎么不回答,還想不想讓二小姐給你找人家了?”
崔三少這才抬起頭來,倒不是想讓趙時晴給他找人家,而是出于禮貌。
他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小朋友。
“家父名叫崔榮,字上景,現任梁地阜云縣知縣。”
趙時晴笑了,巧了這不是,阜云縣,她熟啊,師父就是阜云人,她還跟著師父去過阜云,不過只去過一次,那次她的侍衛們烏泱泱全都跟著去了,小小的縣城里一下子涌進一群帶刀的人,很快便驚動了衙門,得知來的是梁王府二小姐,知縣大人親自到慕容家問候,一時之間,全縣都知道她來了。
從那以后,每年師父回阜云,她便不再跟去了。
不過,她記得當年的那位知縣姓王,不是姓崔的,想來崔榮是后來才去的。
果然,崔三少告訴趙時晴,崔榮以前是郎縣的知縣,后來調到阜云的。
雖然都是知縣,可是郎縣是上縣,阜云只是中縣,趙時晴不用細問,也能猜到一定是崔榮在郎縣時捅了簍子。
不過崔三少心事重重,顯然已經沒有繼續講故事的心情了,趙時晴便沒有繼續問他。
次日一早,眾人離開竹西塘,踏上了去往梁地的官道。
沒有多余的馬匹,且崔三少承認自己騎術不佳,因此,他得到和甄五多一樣的待遇,坐馬車。
馬車里除了他們在廬州買的禮物,又多了兩筐東西。
一筐是栓子阿奶自己曬的萵苣干和筍干,一筐是路牛兒送的糯米和干蓮子。
于是甄五多和崔三少便坐在一堆東西當中,兩人之間還隔著一只筐子。
一路無話,兩天后,他們來到兆亭鎮。
趙時晴問秀秀:“要不要進鎮子?”
兆亭鎮是趙時晴在吳地見過的最窮的鎮子了,全鎮也只有一家漏雨的客棧,外加張廚子那一家小館子。
其實趙時晴也不想住過去,那家客棧不僅漏雨,而且還一股子潮味。
秀秀搖搖頭:“如果能不去,那就不要去了。”
于是趙時晴大手一揮,不進鎮了,繼續趕路,到下一處地方投宿。
殊不知,此時她的侍衛們剛好就在兆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