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兩位公主(兩章合一)
轉眼便到了賞花會的日子,城中貴女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多日,楊勝秋也換上最好的衣裳,他走出家門,正想上轎,卻見一駕華麗寬大卻沒有家徽標志的馬車停在自家門前。
馬車前站著一名衣著光鮮的健仆,看到楊勝秋,健仆連忙上前,恭敬行禮:“小人馮順,在二公子身邊當差,今天二公子也去參加賞花會,他先行一步,臨行前叮囑小人,務必把楊狀元安全送到。”
其實不用馮順自我介紹,楊勝秋也知道他是誰。
楊勝秋記憶力超群,雖然只是見過一次,卻還是能夠一眼認出。
馮順口中的二公子,名叫馮彥行,他是當朝首輔馮恪的嫡次子,三皇妃馮佳荷的兄長之一,因其擅畫山水,亦是京城中大名鼎鼎的馮大家。
馮彥行少年天才,十四歲便傳出才名,但卻只喜丹青,十七歲離家而去,三年后回來,在擷采軒以十二幅山水圖驚艷天下,他的畫法被稱為“馮山”,甚至有人千里迢迢來到京城,只為一睹馮山真容。
成名后的馮彥行,既不科舉入仕,也不著書立說,如同野云野鶴,遨游于山水之間,偶然回到京城,必有力作問世。
楊勝秋也擅書畫,他剛到京城時,馮恪便向他拋過橄欖枝,只是那時他尚未高中,馮恪也只是給他送過一張帖子,邀請他參加品畫會。
那次的品畫會邀請了多位丹青妙手,還有很多急于揚名的新人。
楊勝秋初到京城,他帶了自己的畫作參加,并且得到了馮彥行的親自點評。
馮彥行對他大加贊賞,并且送給他一柄自己親繪的折扇,也就是那一次,楊勝秋見到馮順。
后來楊勝秋高中狀元,馮彥行再次舉辦品畫會,卻沒有給他下帖子,楊勝秋還以為這位丹青圣手已經不記得自己了,沒想到今天的賞花會,馮彥行竟然讓馮順來接他。
楊勝秋當然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面子,更不會認為這是馮彥行的主意。
他見過馮彥行,馮彥行瀟灑豪邁,不拘一格,專門派馬車來接一個只見過一次的人,這不是馮彥行的風格。
楊勝秋想到了馮恪,或者三皇子。
若還是在幾天前,他或許會婉拒,然而現在,他沒有拒絕,欣然坐進那駕華麗的馬車。
他想起了小囡囡以及那封被他燒毀的信。
他現在不是清風明月的狀元郎,他還是那場殺戮的漏網之魚,當務之急,他必須要給自己找一個靠山。
而馮恪,就是他現在能夠找到的最大靠山。
馬車緩緩駛離,坐在車廂里的楊勝秋沒有看到,又有一駕馬車駛進了他家住的那條巷子。
他沒有看到,但是和車把式坐在一起的馮順卻看到了,不僅看到,他還認出了那是誰家的馬車。
雖然那馬車同樣沒有家徽,但是馮順是馮恪為兒子精心挑選出來的家生子,他不但忠誠可靠,而且還有一雙利眼。
這駕馬車是董家的,而京城那位已經致仕的翰林大學士董慶林,就是太子妃的叔父!
董家一門書生,雖然沒有實權,可在讀書人的圈子里卻有很高聲譽,且,董家出了一位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