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要在山上種果樹,村里人同意了嗎?朕記得有幾個老家伙反對?”太上皇問道。
趙觀月:“有人反對也無所謂,村里人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不過現在不是栽種的時候,要等明年春天了。”
太上皇遺憾:“可惜朕看不到漫山遍野果實累累的景色了。”
趙觀月:“為何看不到?皇祖父想看,孫兒陪您去看。”
太上皇大悅,孫子還是親的好,也只有親孫子才心甘情愿陪朕去那窮鄉僻壤。
想到大旺村的貧困,太上皇腦海里浮現出趙觀月穿著粗布麻衣,卷著褲腿的身影。
耳邊卻響起一道不和諧的聲音:“觀月公子有情有義至純至孝,犬子與觀月公子差不多年紀,卻如沙礫與金玉,差之千里。”
離開京城太久,太上皇不知碎大石兄弟的豐功偉績,覺得祿王世子還是有優點的,比如現在,祿王世子就很有自知之明。
朕的孫兒是荊山抱璞玉,一線清光便暉映九殿。
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哪里能比?
太上皇含笑頷首,看向祿王世子的目光又慈和了幾分。
祿王世子的心怦怦直跳,他好像知道,太上皇讓人把他扛過來的原因了。
這一刻,祿王世子想到的不是自家老爹,竟然是趙廷珞。
他想起今天見到趙觀月時,趙廷珞的一派從容。
看來早在今天之前,太上皇便已經單獨召見過他了。
祿王世子在心里默默嘆息:我與趙廷珞,一個代表祿王府,一個代表福王府。太上皇想要扶植趙觀月,就離不開宗室的支持,說到宗室,那就繞不開祿王府和福王府!
祿王世子的目光落在趙觀月身上,如果太上皇扶植趙觀月是真的,那么我的猜測就是對的,蕭岳,不,趙觀月,他就是孝康皇帝的兒子。
趙觀月現在也只是十四五歲的年紀,那么十二年前,孝康皇帝薨逝時,他只有兩三歲。
兩三歲的小孩,本世子恰好還記得一位。
那就是孝康皇帝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趙淵!
蕭岳就是趙淵,趙淵就是趙觀月,太上皇想讓趙觀月取代當今圣上!
祿王世子想到這里,雙腿一軟,跪倒在地,膝蓋落在地磚上,一陣劇痛,祿王世子的腦子也變得清明起來。
太上皇要造反!
不對,太上皇不能叫做造反,應是逼宮。
難怪趙陳稱病沒有來,這老滑頭想來早就猜到了。
那么趙廷珞是什么意思?
看那小鬼頭那么平靜,他是站到太上皇這邊了?
當今圣上那么喜歡他,他竟然背叛圣上,選擇太上皇,這個小沒良心的。
可是祿王世子轉念一想,圣上對趙廷珞那么好,趙廷珞還要選擇太上皇,這說明什么?說明太上皇勝券在握!
趙陳是老滑頭,福王是老滑頭中的老滑頭,趙陳能想到的事,福王肯定也想到了。
所以尚未出京之前,福王和趙廷珞這對祖孫就已經衡量再三,做出選擇了。
唉,自家老爹還和人家并稱臥龍鳳雛呢,人家福王能想到的事,他卻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