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朱辰點頭:“因為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揭竿而起,奮起反抗。”
“一個人反抗,也許掀不起什么浪花,一群人反抗,也許很容易就鎮壓下去了,但是全國各地四起的反抗,就會想四處滲水的大壩,想要堵住可沒有那么容易,潰口會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不可阻擋之勢。”
“這也便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往往是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征兆。”
“而在元朝末年的那場農民起義中,朱元璋逐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從微末中崛起,最終完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帝業,成為一代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
說到這里,朱元璋的眼中隱隱閃過一絲驕傲之色。
他能夠從塵埃中崛起,走到人世間最高的那個皇位,即使是放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他也絕對擔得起傳奇二字。
故事講到這里,朱元璋也徹底弄明白了土地兼并的概念。
他以為故事到這里就結束的時候,朱辰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朱元璋建立了新政權以后,原本依附于元朝的貴族地主等幾乎被消滅,于是,在朱元璋的新政權下,這些土地和財富將被重新分配。”
“朱元璋的家族以及那些追隨朱元璋打下天下的人們率先獲得了這些土地和財富,成為了新的貴族和地主,而且因為經歷戰爭,人口稀少的原因,原本佃農們也可以去開墾屬于自己的土地,從而擺脫佃農的身份。”
“新朝新氣象。”
“明朝在朱元璋的帶領下,逐漸穩定下來,人口增加,開始走向欣欣向榮的局面。”
朱元璋點頭。
現在的大明,就是處于朱辰說的那種狀態。
經過了苦難的少年時光,艱苦的創業時光,命運之神終于向他露出了笑容,他對現在大明欣欣向榮的局面很滿意。
然而……
朱辰繼續道:“在一個王朝運轉的過程中,天災再所難免,對嗎?”
朱元璋點頭。
在登上皇位后,對于這一點他的感受更深了。
華夏地大物博,但同樣因為此,所以全國范圍內發生災害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旱災,洪災,雪災,蝗災,地震,饑荒等等等等。
三年一大災,兩年一小災,幾乎成了常態。
賑災成了朝廷的重要課題。
每一次賑災,都讓朱元璋頭痛不已。
因為賑災需要錢啊,剛剛穩定下來的大明最缺的就是錢了。
朱辰道:“天災無情,遭到天災影響的地區,大量底子薄的家庭將受到嚴重的影響,由自給自足的小農家庭淪為災民。”
“這個時候,正在欣欣向榮的朝廷,當然會積極的賑災。”
“但是,朝廷的財力也是有限的,再加上從上到下難免有各種腐敗,不可能每一個災民都得到救濟,甚至可以說,很多災民得不到完全的救濟。”
“這些得不到完全救濟的災民唯有自救,而自救的方法,無外乎兩個,一個逃難成為流民,一個就是借錢借糧。”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第二個,也就是借錢借糧,而他們能向誰借?當然是有錢有糧的地主。”
“到這里,你發現一個什么東西沒有?”
“土地兼并又悄然冒頭了。”
話音落下,朱元璋已然瞠目結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