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神物,大明也能造?
朱元璋和馬皇后都是露出了驚容。
“火車的關鍵在蒸汽機,蒸汽機是驅動的核心部件,只要把蒸汽機造出來,火車就不是難事,你把幾輛馬車連起來,其實也能叫它火車。”
事實上,火車的發明也很早。
瓦特是在1769年改良的蒸汽機,而在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便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便出現了,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不是朱辰說,朱元璋和馬皇后想都不敢想去做這個東西。
朱辰道:“火車只是工業革命生產力提升的一個具體體現,工業革命讓很多看似不可能的東西都變成了可能。”
“但是,完成工業革命是一個極其復雜且漫長的過程,需要跨越巨大的技術和文化鴻溝。”
“對于大明而言,這是是一個極其宏大的目標,因為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突破,還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變革。”
朱元璋點頭。
朱辰說的不管是火車還是工業革命,在朱元璋看來,其實都是難以想象之事物。
即使朱辰前面給他說了很多,但是這些東西對他而言,過于超前,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可以說他連認知都達不到那個程度,更不要說去做了。
“距離工業革命,大明看起來確實還很遙遠。”朱辰道:“但事實上,大明已經走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了。”
“什么?”
朱元璋和馬皇后都是一怔。
朱辰問道:“還記得我之前給你的紅薯嗎?”
朱元璋點頭。
他已經將紅薯苗培育出來了,現在已經在軍田中推廣,今年就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
紅薯的產量確實超乎他的想象。
僅僅是去年一年在一部分軍田中的推廣,就讓軍需儲備糧翻了一番。
可是這與工業革命有什么聯系?
朱辰道:“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證充足的糧食和勞動力。”
“推廣高產作物,類似紅薯,玉米,土豆等,提高糧食產量,只有糧食產量夠了,才能空余出更多的勞動力,去參與到其他行業中,對嗎?”
朱元璋點頭。
朱辰再道:“其次,是發展礦業,勘探和開發煤炭、鐵礦石等資源,為工業化提供原材料,而這些,大明也都已經做到了,對嗎?”
朱元璋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