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北方學子作為讀書識字的人,村里面很多不識字的都找他們請教,讓他們幫忙把報紙上的知識讀給他們聽。
所以,北方學子有些是實際參加到生產當中,有些是耳濡目染,無論如何,他們對這些知識多多少少還是懂一些,有個別甚至懂得還不少。
懂的自然奮筆疾書,不懂的就只能搔首撓腮。
鐺鐺鐺!
提示準備交卷的鐘聲響起。
好多考生的試卷都還是空白或者只寫了少許,聽到鐘聲就像是聽到了催命聲,嚇了一大跳,急忙驚醒,想要填滿試卷。
但是,他們真的不知道怎么寫,急得額頭直冒汗,下面的膀胱更是一陣收縮,差點兒就憋不住了。
但是交卷的鐘聲還是響了。
“好了,都放下筆,交卷!”
隨著試卷還是被無情的收走了,有的人像是泄了氣的皮球直接癱軟在地,更有甚者,直接尿了,一股騷氣彌漫整個考場,讓收卷的考官一陣皺眉兼嘆氣……
……
出了考場,所有學子都是情緒激動,都在激烈的議論中。
因為這一次考試的試題不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這么簡單,而是實在太驚世駭俗了。
其中有一道題,更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印象深刻。
那道題是這樣的:兩個鐵球,一個重一斤,一個重十斤,同時從城樓的同一高度落下,哪個先落地?
而且據說這個題是皇上親自出的。
出考場對答案的時候,竟是沒有一個人知道確切的答案,更是因此爭吵不休。
“都別爭了,去試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對啊,眼見為實,大家都城門樓上去試一下,這么多雙眼睛看著,總假不了吧?”
“我說絕對是重的先落地,我賭十兩銀子,誰敢接?”
“誰敢接你的?誰還不知道是重的先落地?你當我們是傻子啊!”
“……”
剛考完試,一大幫學子便鬧鬧哄哄的往城門樓而去……
……
而這個時候,被彈劾的劉基也回到京師匯報工作。
“折子上說的是不是真的?”
朱元璋把折子丟到了劉基的面前。
劉基撿起折子,認真看了片刻后,回道:“基本屬實。”
聞言,朱元璋的眉頭猛地皺了起來。
“縱容官員馬踏青苗,甚至放水淹田,兼并百姓的土地,把百姓變為流民,為了推廣紡織業不擇手段,不顧百姓死活,你還有什么好說的?”
說話間,朱元璋一雙虎目直勾勾的盯著劉基。
劉基面不改色回道:“在推廣紡織業的過程中,的的確確有官員急功近利,犯了一些錯誤,但是臣還是有話想要說,特區特區,既然是您欽定的特區,按照臣的理解,就是要特區對待,如果一切還是和以前一樣,那又有什么區別?”
朱元璋不說話。
劉基繼續道:“還有,臣在去松江特區之前,是您再三囑咐臣,說要放開,一定要放開,臣去了松江特區以后,按照您的吩咐,對松江特區的要求也是放開了干,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干,不錯,在推廣紡織業的過程中是犯了一些錯誤,但如果害怕犯錯,松江特區是絕不會有今天的成績,那些犯的錯,臣已經盡力去彌補了,如果皇上覺得臣做得不好或者說做錯了,皇上要罰便罰吧,臣,絕無怨言。”
劉基的話,讓朱元璋一時間竟是有些無言以對。
當初定松江特區的其實是朱辰,讓放開了干其實也是朱辰,他只是轉述了朱辰的話,但事實上,松江特區也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憑借著一個特區,就讓連年虧空的大明財政扭虧為盈。
劉基說得也確實有他的道理。
如果害怕犯錯,一切都和以前的一樣,那還叫什么特區?又怎么會有今天的成績?
但是犯錯又能容忍嗎?把那么多百姓變成流民,入讓農村的人都進城鎮,農村的荒地沒有人開墾,這樣是否真的如彈劾劉基的大臣所說,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沉默了好一會。
朱元璋緩緩開口道:“你這事容咱想想再說,走吧,你也好久沒見朱先生了,一起跟咱去見見朱先生。”
聽說要去見朱辰,劉基的眼神下意識的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