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分工有那么多好處,那人們為什么不主動選擇分工呢?
朱辰的這話,讓朱元璋幾人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
這話聽著好像有問題啊,朱元璋狐疑,但因為前面每一次質疑都錯了,而且感覺朱辰不應該犯這么低級的錯誤,于是開始有些自我懷疑了。
場間安靜了片刻,都沒有人說話。
反倒是馬皇后不怕出錯,疑惑道:“不對呀,朱先生,分工不是早有了嗎?”
“不錯。”
朱辰點頭道:“分工合作,的確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說,從人類出現開始,就已經有了行為上的分工。”
這話讓朱元璋幾人點頭,這才符合他們的認知。
男主外,女主內,男耕女織,士農工商等等這些,這些都是大明可以看到的分工。
朱辰繼續道:“但是分工,其實并不是人們能有預見到分工可以帶來繁榮或者帶來好處而去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人類天性中的某種傾向使然,這種傾向是交換。”
朱辰的話,讓朱元璋幾人陷入了思考之中。
分工不是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人類天性中交換的傾向造成的?
他們有些難以理解這句話。
“為什么這么說呢?”
朱辰自問自答道:“人類天生具有交換的傾向,這種傾向源于對資源多樣化的需求。個體無法自給自足所有所需,因此通過交換獲取他人生產的物品或服務。”
“交換使雙方都能獲得自己無法生產或生產效率較低的東西,從而實現互利。”
“人類天性中這種交換的傾向是獨特的,因為世間萬物,只有人類有這種傾向,你可曾見過一只狗用一根骨頭公平而又謹慎的同另外一只狗交換?又可曾見過一個動物同另外一個動物表明:這是我的,這是你的,我們交換一下?”
“所以,正是人類這種獨有的交換傾向,使得人類的分工合作和動物界的分工合作區別開來。”
“動物因為沒有交換的傾向,所以它們不得不自給自足,而人類因為有了這種交換的傾向,就可以形成分工,比如我種地需要鋤頭,就不需要我親自去生產鋤頭,而是可以用我種出來的糧食或者其他等價的東西去生產鋤頭的地方交換回一把鋤頭來,對嗎?”
朱元璋四人都是不約而同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