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繼續道:“在明朝的中葉,在蘇州、杭州的絲織業,廣東佛山的冶鐵、鍛鐵業中,已經可見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
“相對于整個世界而言,華夏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間并不算遲,但是,它的發展卻極其的緩慢,直到明朝滅亡,清朝建立,西方國家完成工業革命,用堅船利炮打開華夏的大門,殖民華夏,華夏的資本主義還是在萌芽的狀態,只是稀疏的存在,未能象西方那樣導致一個工場手工業時代的來臨,在農業中更屬微不足道。”
“究其原因,就是舊勢力太強大了。”
“首先,華夏長期奉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強調農本商末,輕視商業和手工業,影響了社會對商業活動的態度,傳統保守勢力對新興經濟形態持排斥態度,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
“其次,明清政府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發展,商人社會地位低下,而且封建官僚體制對經濟活動進行嚴格控制和干預,阻礙了自由市場的形成。”
“再者,從朱元璋開始的海禁政策,一直被明清所實行,因為海禁,限制對外貿易,阻礙了中外經濟交流和技術引進,閉關鎖國政策使華夏錯失了與外界交流的機會,無法吸收先進技術和理念。”
聽到這里,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面色都有些古怪。
特別是朱元璋。
他們現在將大明那些阻礙松江特區發展的人看作是舊勢力,殊不知,原來他們也曾經是扼殺新事物的舊勢力,而且還是主力軍。
海禁政策就是朱元璋為了防止倭寇犯邊提出來的。
難怪當時朱辰極力反對,原來這一政策影響如此之大。
他們也都大概知道大明后面的歷史,大明滅亡之后,滿清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喪權辱國的屈辱史,再后來,更是被小小的倭國入侵,給華夏大地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原來這一切的背后,其實他們也都在充當著舊勢力的這個角色。
他們在看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完全意識不到這些,如果不是有朱辰在,恐怕就算給他們知道后世的歷史,他們也最多在小方向上改變,在大方向上,他們也無從改變什么。
“所以,就整個社會形態而言,華夏的新事物一直處于萌芽被扼殺,萌芽又被扼殺的狀態,這就使得華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不能夠打破舊事物,在封建社會中往復沉淪。”
“但是,新事物是一定會戰勝舊事物的,即使過程再迂回曲折,華夏最終迎來了復興。”
說到這里,朱元璋幾人算是徹底明白了新事物這個概念,與此同時,對于華夏明朝之后的這段歷史,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而馬皇后聽得比他們三人還要津津有味。
雖然還是有些地方聽不懂,但她感覺好有意思,原來可以這樣看待事物,看待歷史。
難怪朱元璋之前動不動就來書店了。
除了獲取對大明有利的信息以外,恐怕也是喜歡朱辰給他講課,他本來就喜歡別人給他講多于自己看,遇上朱辰是再合適不過了。
馬皇后現在也發現,不,應該說上一次來就已經發現了,聽朱辰講課真的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里面的一切都顛覆她的認知,同時也讓她充滿好奇。
在馬皇后充滿求知欲的目光下,朱辰繼續道:“而現在,松江特區也已經正式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甚至某些方面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比原來歷史線上的大明的資本萌芽早了兩百多年,比之西方世界也早了一百多年,大明應該抓住這個時機,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從此以后,攻守易形矣。”
朱元璋幾人鄭重點頭。
這話如果放在以前,他們也許還不知道其中的分量,但是現在,他們如何不知道,這話其實有千鈞重,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一個民族的興亡。
其實無論是認知,還是思想,他們幾人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潛移默化的被朱辰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