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改變的并不僅僅是他們,還有松江特區。
當初被朱辰劃出來的這個特區,現在在朱辰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已經開始邁向一個新的社會形態。
朱辰道:“在松江特區,資本已經取代土地,成為了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土地這個概念我們容易理解,而資本,我們常常理解為銀子,但其實銀子并不是資本的全部,資本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包括貨幣、實物、人力和知識等多種資源。。”
“資本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固定資本,用于購買長期使用的生產資料,如機器、設備、廠房等,其價值通過折舊逐步轉移到產品中;流動資本,用于購買原材料、輔助材料和支付工資等,其價值一次性全部轉移到產品中。”
“貨幣本身流動資本的構成之一,但是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它的作用又幾乎等同于固定資本,所以,貨幣在資本中扮演著一個極其特殊的角色。”
這段話聽得朱元璋四人眉頭直皺。
很顯然,這對于他們而言,一時之間有些難以理解。
朱辰也看了出他們的困惑,道:“暫時不理解也沒關系,以后慢慢的就會理解了,現在我們先來說貨幣,貨幣作為兼具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兩重性的重要物品,它決定了財富的構成。”
“也許有人會說,它怎么就決定財富構成了?有再多錢有什么用?錢又不能當飯吃?”
“這句話在物資匱乏的時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資本社會,因為物資豐富了,錢就是最重要的財富。”
“有錢能使鬼推磨,錢作為交換的媒介,使我們更容易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在資本社會里,致富就是得到錢,更加通俗的講,財富等同于錢。”
這話就容易理解多了。
即使是在大明,朱元璋等人也明白錢的重要性。
“前面我們說了,全世界的國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金屬作為貨幣。”
“用貴金屬作為貨幣,對于流通性較差的封建社會而言,也許是夠用了,但是對于流通性更強,交易更頻繁的資本社會,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你們想過沒有,其實貨幣只是一個交易的媒介,是人為的賦予了它交易媒介和價值尺度這兩種交易的屬性,既然是人為賦予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紙幣去代替金屬貨幣呢?”
“試想一下,我們用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是用一種廉價得多的商業工具代替另外一種極其昂貴的商業工具,但是在方便程度上,它們很多時候都是對等的,甚至紙幣更方便,所以,紙幣相對于金銀等金屬貨幣,它的制造費要少得多得多,而且流通性卻還增加了不少。那我們為什么不用紙幣呢?”
聽到這里,朱元璋瞬間兩眼放光。
因為大明很缺錢,而且是連鑄錢的金銀銅都缺。
大明立國之初,為了鑄大明的銅錢,朝廷不得不挨家挨戶去收廢銅回來鑄幣。
當時朱元璋就在想,用是不是可以用寶鈔這樣的紙幣代替銀子和銅錢呢?
沒想到朱辰竟然說到了。
這讓他兩眼放光,有些迫不及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