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朝廷成立的官方銀行,不僅要負責紙幣的發行,還要負責紙幣的回收。因為紙幣不像金屬貨幣,易磨損,個人不好長期保存,對于舊幣,銀行一定要負責回收,否則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難建立。”
“第三,紙幣設計最好包括國家象征、歷史人物、文化遺產等元素,增強國民認同感,而且加強防偽。”
“第四,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防止偽造和濫用,確保紙幣的信譽。”
“第五,朝廷需保持財政紀律,避免過度發行貨幣導致貶值,通過透明和穩定的貨幣政策,建立公眾對紙幣的信心。”
“第六,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紙幣的認知和接受度,普及防偽知識,幫助公眾識別真偽,增強紙幣的信譽……”
“等等……”這個時候,朱標突然出聲。
這讓朱辰和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望向了他,朱辰問道:“怎么了?”
朱標略帶歉意回道:“抱歉先生,我寫得有點慢,您能不能說慢點,我怕記差了。”
朱辰點了點頭。
隨后,朱辰再次拿出了手機,點開豆包,輸入:請給我一個完善的紙幣制度。
瞬間,一個相對完善的紙幣制度就出來了,足夠大明使用了。
對于這些制度,ai比他強。
其他人也是嘖嘖稱奇。
朱辰將手機遞給了朱標,讓他去抄,而他自己則是趁這個機會喝口茶潤潤喉嚨,順帶休息一下。
待朱標記罷,朱辰開口道:
“官方銀行可以設在京師,松江特區也可以先設一個,確保選址交通便利,方便客戶存取款。待試點成功后,在全國范圍內其他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建立起一個銀行體系,把整個國家都竄連起來。”
“一旦大明能夠把銀行體系建立起來,百姓大部分的錢其實都會存進銀行里,這樣既可以避免家中存放大量現金之風險,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息,更是可以通過銀行實現跨區域的存取。”
“銀行盈利后,朝廷可以通過利息稅收等獲得更多財政收入,用于國家建設,并且通過銀行發行紙幣,可以減少銅錢和白銀的流通壓力,銀行還可以集中社會閑散資金,用于國家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
“商人可向銀行借款,擴大經營,促進市場繁榮。”
“農民亦可借款購買種子、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總之,銀行的好處比我說的,或者你們想象中的還要多。”
“不過……”
朱辰話鋒一轉,道:“要建立起這么個龐大的銀行體系,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別的不說,光是準備金的準備,就需要不少時間。”
對于這話,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頭。
他原本想著發行紙幣,就是因為沒錢,朝廷連鑄幣的銅都缺,哪來的銀子?而且他之前哪有什么準備金的概念?想著的就是一股腦的猛印,需要多少就印多少。
現在讓他先搞個準備金,確實不好準備。
因為現在大明朝廷國庫其實除了一點壓庫銀外,毛都沒有,還是去年松江特區的突然崛起,才讓國庫稍稍收支平衡。
所以說,這個準備金恐怕像朱辰說的那樣,需要不少時間去準備才行,搞不好幾年十年都有可能。
“其實還有一個捷徑。”
聽到朱辰的話,朱元璋頓時眼神一亮,迫不及待的出聲:“什么?”
“從海外搞回來金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