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這已經不是朱辰第一次提到海外了。
往海外擴張,是朱辰一直以來強調的事情。
不過朱元璋倒是經常會忽略掉這個事情,因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華夏乃是物華天寶之地,而海外則皆是貧瘠之地,民眾皆是不化之民,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雖然來到書店后他的觀念已經開始改變,但根深蒂固的東西改變起來又豈是那么的容易?
所以他第一時間不會往海外去想。
朱辰提及,他這才猛然驚覺。
不過他只有驚并沒有喜,緊接著更是皺眉道:“先生說的是殖民嗎?可是咱以為,大明目前并沒有做好往海外殖民準備。”
一生講究“洪武”、“尚武”的朱元璋,實際上在用兵這方面相當的謹慎。
朱辰也理解,窮兵黷武,確實不是什么好事。
“其實,我說的并不是殖民,而是海外貿易。”
說罷,朱辰問道:“現在大明已經開始向海外售賣棉布和武器了,對嗎?”
朱元璋點頭。
來這里之前,大明已經向占城交付了第一批武器,對方很滿意,相信很快,這批武器就會在戰場上綻放光芒,接下來,其他國家的訂單應該也不遠了。
棉布這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松江特區棉布銷向海外的產業鏈可以說已經非常的成熟了,從海外采購棉花,運回松江加工成布,再銷向海外,大明周邊國家的布匹市場,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被松江特區物美價廉的棉布所占領了。
朱辰繼續道:“我們把一個國家向其他國家銷售的商品和服務叫做出口,把一個國家從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叫做進口,所以,大明現在已經是開始出口大量的武器和棉布,進口一部分的棉花,對嗎?”
“還有進口一部分糧食。”一直沒怎么開口的劉基補充道。
事實上,松江特區在進口棉花的時候,也順帶進口了一些糧食,因為松江特區大量的勞動力都投入到了紡織業當中,投入農業的勞動力自然便少了,而且外地的勞動力也大量涌入,讓松江特區的糧食消耗量也在增加,此消彼長,所以松江特區自產的糧食其實已經不夠用了,需要一定量的進口。
朱辰點了點頭,繼續道:“相比于出口武器和棉布,進口棉花和糧食的價值要小得多,對嗎?”
劉基回道:“這個當然”
進口的棉花和糧食只不過是作補充用,而棉布現如今已經近乎占據了周邊國家的市場,相當于壟斷,至于武器那邊,雖然剛剛開始,但是價格和利潤高得嚇人,所以兩者的價值自然不能相提并論。
朱辰道:“出口的總值與進口的總值之差,我們叫做貿易差,出口的總值大于進口的總值,叫貿易順差,出口的總值小于于進口的總值,則叫貿易逆差。”
“貿易順差,就意味著一個國家向其他國家出售的商品和服務多于從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也意味著,其他國家的金銀正在流入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