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馬皇后朱標劉基四人都是露出了思考的神色。
好一會之后。
朱元璋開口道:“先生說的可是無為而治?”
這話倒是讓朱辰有幾分意外,點頭道:“不錯!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為而治”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
《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從而引申到治國。
“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這個思想,在歷史上得到過數次實踐。
古時,舜無為而治。
孔子贊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漢高祖與民休息,實行無為而治。
張衡《西京賦》稱:“高祖創業,繼體承基。暫勞永逸,無為而治。”
而其繼承者漢文帝和漢景帝同樣奉行的是“無為而治”,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司馬遷在《史記·律書》中毫不掩飾地稱贊說:“故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
而唐初的垂拱而治,本質上與“無為而治”是一樣的,垂拱而治是指垂衣拱手,什么都不做就天下大治。唐太宗曾談其治國體會:“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
而朱元璋本人,同樣力推“休養生息”政策。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妥在安養生息之。”
所以對于朱辰說“看不見的手”,朱元璋其實也是有著自己理解的。
看不見的手,是西方經濟經典著作《國富論》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它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么,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簡單的說,就是每個人都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是對這個國家,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
朱辰的話,讓朱元璋點頭。
不過他也有疑問:“那照先生的意思,全都不用管了嗎?”
“并不是。”
朱辰搖頭:“正常情況下,市場會以它內在的機制維持其健康的運行。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參與者理性原則,以及由參與者理性原則支配下的理性選擇。這些選擇逐步形成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這些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著每個人,自覺地按照市場規律運行。”
“但是,這只看不見的手并不是完美的,市場調節具有局限性,它并不是萬能的,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固有弊端。”
“因為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這就使得各種市場資源會自發地向高利潤領域傾斜,導致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市場中的絕大部分參與者無法宏觀把握市場前景,決策具有盲目性,只顧眼前利益,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此外,市場調節存在滯后性,參與者看似合理的決策在宏觀層面上可能已經滯后。”
“如果放任不管,整個社會可能會出現資源浪費,剝削嚴重,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資本高度集中,階級矛盾重重,犯罪率不斷提高,道德風尚頹廢,人口持續減少,社會矛盾不斷凸顯等等問題。”
朱辰的這一長段話,對于朱元璋他們而言,一時之間有些難以理解。
不過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對這段話卻是感覺到有些熟悉。
資本兼并,貧富差距加劇,階級矛盾凸顯,生產過剩,壟斷與剝削等等,這些他們似乎曾經聽朱辰說過。
但具體朱辰在講什么的時候提及,他們猛然間想不起來了。
倒是最年輕的朱標最先想起來。
“先生,你說的是不是就是資本社會的弊端?”
朱辰露出贊揚的目光看向朱標,點頭道:“不錯!這只‘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市場經濟,其實就是資本社會經濟的核心,這只‘看不見的手’存在的弊端所導致的問題,也正是資本社會的核心問題。”
“但是,這只‘看不見的手’卻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創造財富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手,資本社會在它誕生的兩百年時間里,所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人類歷史所創造的財富之和。”
“所以,在沒有達到共同社會之前,我們需要這只‘看不見的手’,但又不能放任它,怎么辦?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一只看得見的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