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司反,這意外也不意外。
元末天下大亂,鄂西土司趁機擴張地盤,勢力一度膨脹得不成樣子,當時的元朝自顧不暇,對這些土司自然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可不吃這套。
明朝剛剛建立時,鄂西地區的局勢可以說是一鍋亂燉。
這里的土司制度,是元朝遺留下來的“特產”:地方首領世襲,名義上接受中央管轄,實際上卻各自為政。
這群土司,表面上對明朝“點頭哈腰”,轉身卻可能立即“翻臉不認人”。
所以,朱元璋上臺后開始對土司們動手,原則是“原官授予”,也就是原來的官職不變,但得聽話。然而,土司們可不愿意做“乖寶寶”。他們一邊接受明朝的安撫,一邊暗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翻盤。
就在前不久,朝廷決定在鄂西設立了施州衛。
這一操作本意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誰知卻點燃了土司們的怒火。
畢竟,這“施州衛”的設置,不只是駐軍那么簡單,還直接威脅到了土司們的利益——土地、人口、資源都成了明朝的囊中之物。
于是,叛亂的火苗開始在鄂西燃燒。
散毛、施南、忠建等大大小小的土司紛紛舉起反旗。這些土司聯手,簡直成了一股無法忽視的地方勢力。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還得到了其他土司的聲援。
“施州城的官員都被他們殺害了,叛亂迅速蔓延!”
前方的戰報,讓朝堂一片凝重。
現如今,大明西北邊患未定,戰事不斷,內部歸化的土司又舉起反叛之旗,成立六年的大明表面上看起來太平,但實際上仍是處于多事之秋的階段,容不得半點松懈。
但是端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似乎并不緊張,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讓人將徐達叫了回來。
自上次北伐歸來后,徐達就帶著軍隊駐軍薊州一帶。
以往駐軍,除了練兵,建筑防御工事外,主要做的事情是屯田,戰時為兵,閑時為農,這幾乎是歷來的傳統。
而這一次駐軍,徐達卻做了不同以往的三件事:練兵,煉鐵鋼,造武器。
雖然有了朱辰給的方法和各種問題的解答,但是鋼鐵絕對不是一件易事,大明之所以能夠煉出鋼鐵,徐達和他的軍隊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是當立頭功。
所以,在徐達回到京師后,朱元璋專門設宴接待,一場只有兩人的私密宴席。
“徐達,這一次在薊州干得漂亮,咱敬你一杯!”
“皇上言重了!這一次全都是倚仗太子殿下的智慧,臣不過是帶著兄弟們聽從殿下指揮,在旁協助罷了。”
徐達從來不會居功倨傲,但他越是這樣,朱元璋就越喜歡他。
“對了,咱家老四和你家閨女的婚事,如果沒什么意見,那就趁你回來的這次機會,把它定下來,怎么樣?”
“謝皇上!”
徐達當即叩頭拜謝。
在這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徐達卻不同于其他人,他對于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很珍視,打破常規,有意栽培,教她們讀書識字,飽覽群書,有“女諸生”之美譽。
他當然希望自己這么優秀的女兒能夠找到一個好人家。
而老朱家自然是大明最好的人家,而且朱家老四也是一表人才,氣質不凡,讓女兒嫁給四皇子燕王,他絕不是想攀龍附鳳,而是真心的為女兒著想。
上一次北伐歸來,皇上就跟他提了這件事,現在再一次提及,也足見皇上的誠意,徐達當然是感激涕零。
當年那幫兄弟里,徐達是最不爭的那個,但他卻是得到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