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戶部自己的辦公房間,楊思義將書本往案臺上一扔,長嘆了一口氣。
皇上這是怎么了?
明明現在戶部準備要開始年終結算了,戶部是最忙的時候,皇上還在這個時候讓他分心去搞懂這幾本書?
說什么對戶部的統計有用?
能有什么用啊,作為大明的戶部尚書,在統計方面,他說第二,有幾個人敢說第一?
說句不好聽的,他不比皇上懂?
不過這話,楊思義也只敢在心里頭講。
自從上次胡惟庸事件之后,滿朝文武對于皇上的敬畏又是更上了一層樓,他楊思義當然也是這樣。
既然皇上都這么說了,他還能怎么辦呢?
照辦唄。
楊思義一下子想通了,活干得再好也比不上皇上的開心,皇上讓他干什么他干什么就對了,最后完不成年底的結算統計,有皇上給他兜底。
想通了,楊思義自然也就釋然了,將自己仍在桌上的幾本書重新拿回了手上。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
楊思義看了一下書本的封面,眉頭不由得微微皺起。
這一長串的字他全都認識,可是組合在一塊他倒是不認識了。
這究竟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楊思義倒是來了好奇心,皇上特意把他叫過去,囑咐他要搞懂這幾本書,能讓皇上如此重視,應該不是簡單的書吧?
可是翻開書本,楊思義就開始有些傻眼了。
書本第一頁:
親愛的同學:上學了,你是一名小學生了,從現在開始,你要學習數學了。
你會數數嗎?認識積木的形狀嗎?會看鐘表嗎?……數、形狀、時間……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快打開這本書和我們一起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吧!
楊思義有些看懵了。
這都什么跟什么呀,這是哄小孩子學習呢?
楊思義一邊看著,一邊在心里吐槽。
簡單易懂的語言,幼稚的畫風,楊思義基本上可以確定,這是一本小孩子的啟蒙讀物,但是楊思義還是耐著性子看了下去,畢竟這可是皇上親自囑咐的,就算這些書寫得是一坨狗屎,他也要堅持看完。
但顯然,這本書看起來雖然有些幼稚,但并不是狗屎。
而且楊思義發現,里面很多都是簡單的數理知識,但有一點卻是他看不懂的,那就是表示數目的這些符號。
在他的認知里,算術最開始是用算籌來進行計算,到了元朝算盤成熟,進而取代算籌成為最重要的計算工具,而記錄始終都是以漢字為主。
他從未見過如此獨特的計數方式。
除此之外,書本內的知識其實都很簡單,1-10的認識和加減法,簡單的圖形認識,11-20的認識和進位加減。
內容在他看來并不難,但卻看得他很難受。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些替代了原本他認知里漢字數字的符號,讓他有些排斥和難以接受
但楊思義還是努力的嘗試著去接受,因為你如果不接受這個設定,就很難把這本啟蒙級別的書籍看進去。
而一旦你接受了這個設定,就瞬間柳暗花明,撥云見日,頓感豁然開朗。
原來還能這樣計數,這樣列式。
離開了算籌和算盤,用算式也能將算數算清楚。
有點意思。
真是越看越覺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