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疆域很廣,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發生,天災便是朱元璋最不愿意見到的事情。
而在各式各樣的天災中,瘟疫就是其中一種,而且是最可怕的一種。
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歷來是人類生存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現代如此,古代也是一樣。
瘟疫在古代是墳場,在近代是戰場,在現代是考場,在人類對微生物一無所知的蒙昧時期,一場大的瘟疫有時甚至足以改變整個歷史的走向。
在大明,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通常被稱為“瘟疫”、“疾疫”、“大疫”、“疫厲”,或者直接簡稱為“疫”。
瘟疫在歷朝歷代都有發生,而且頻率都不低,而明朝更甚。
因為大明處于小冰河期的緣故,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國祚顯得格外多災多難。
此刻,看著瘟疫二字,朱元璋一陣頭大。
此次的疫情是“天花”。
“天花”疫情在歷朝歷代都不算罕見,而且,面對疫情,大明朝廷其實是建立了一整套應急機制。
朱元璋成立大明時,就下令建立了一套官方醫療體系中,主要由三個機構組成:太醫院、醫學與惠民藥局。
其中太醫院只在京師設置,其余地方按規定要建立醫學和惠民藥局。
除了這三個機構以外,朝廷還推動建立“預備倉”,為發生瘟疫的地方提供資金物資保障。
全國在布政司府、州、縣均設置,平均每個縣有四個“預備倉”。
所以,一旦出現疫情,朝廷便會組建由太醫院牽頭組成的“醫療隊”到地方進行救援。
但即使這樣,瘟疫仍舊像是閻王降臨一樣,所過之處,都是“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一家盡死無孑遺。百姓驚逃,城為之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
而對抗瘟疫上,地方上的醫生其實才是抵抗瘟疫的一線力量。
因為災情過大,上報朝廷,因交通和繁瑣的處理流程,待救助力量到達時疫情早已擴散。
所以災情一旦傳到朝廷,基本上就表明情況很嚴重了。
但是現在,朱元璋第一時間想到的并不是立馬召集群臣商議,而是朱辰。
他想要現在就去書店找朱辰,可是現在已經是晚上,朱辰的書店應該已經關門了,只能第二天再去找,第二天還不一定能夠找得到,因為朱辰的書店并不是每天都開門,朱元璋就碰到過好幾次,碰到這種情況,只能在棲霞行宮住下等著。
但是,救災如救火,片刻耽擱不得。
多耽擱一會,就不知道多少災民因此丟掉性命。
不過,想到朱辰,倒是讓他聯想到了什么。
對了。
朱辰曾經給過馬皇后一套《赤腳醫生手冊》,那里面會不會有應對瘟疫之法?
想到這里,朱元璋立馬起身前往坤寧宮找馬皇后。
“妹子!”
朱元璋火急火燎的趕來,卻見馬皇后正在挑燈夜讀。
“是不是要找這個?”
馬皇后見朱元璋一臉急切,便揚了揚手中的書本。
朱元璋定睛一看,正是他剛剛想到的那本《赤腳醫生手冊》。
“對對對,還是咱妹子懂咱,咱找的就是這個!”朱元璋心里一暖,露出心有靈犀的微笑。
事實上,馬皇后已經在一邊看著書一邊等著他了。
“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