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特區的變化,是大明其他地區從未有過的,亦或者說,歷史以來從未有過的。
因為紡織業的異軍突起,工廠需要大量勞動力,從而吸引農民百姓聚集到了工廠,以打工為生,這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人流聚集的情況。
所以,松江特區的城鎮,特別是一些紡織重鎮,相比以前還要熱鬧十倍不止。
人一旦聚集在了一起,光是吃喝拉撒,都是頂天的大事,就拿最基礎的小便來說,如果在農村,這都是不用在意的小事,因為大自然會幫你分解掉,但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就不一樣了,如果大家都還是那么隨意,那么整座城市很快就會臭氣熏天。
這就逼著城市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住房,飲水,用水,飲食,穿衣,排污,交通,公共設施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隨著人口聚集開始暴露出來。
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源泉與動力。
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想辦法去解決這些矛盾,而解決這些矛盾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在推動著整座城市的發展。
所以,在松江特區,人們許多生活方式都在悄然發生改變。
甚至一些傳統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女工。
在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里,以農耕為主,而女人一般負責在家里織布,少與外界接觸,但是現在反過來了,織布成了主業,所以,女人的技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她們甚至成了紡織業的主力軍。
她們可以賺到和男人一樣的工錢,甚至更多,而擁有經濟基礎,也讓她們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而且女工們上班的時候聚集在一起,必然會進行一定的溝通,有溝通就會有思想的碰撞,有思想的碰撞就會讓眼界和思想都在漸漸打開。
所以,松江特區的許多東西,都正在打破常規,展現出和別的地方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形態。
還有一點區別很大的就是銀行。
銀行這個概念,在朱辰講給朱元璋聽以后,朱元璋就在京師和松江兩個地方分別做了兩個試點。
然而,銀行在京師發展得很慢,但是在這里,銀行卻發展得十分的迅速,可以說是速度驚人。
這里的人們,上至身家百萬的資本家,下至打工謀生的打工人,大家似乎都接受并習慣了銀行,而且漸漸的,離不開銀行。
因為在這里,銀子的流通速度比以前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你在工廠里賺了銀子,然后你要用這些銀子去換別的商品以滿足生活的需要,銀子的流通速度高了,銀行的作用也就越發的凸顯。
甚至,其他地區沒有人肯用的大明寶鈔,在這里卻是暢通無阻,人們不再愿意攜帶笨重的銀兩,而更愿意將銀兩存進銀行,換成寶鈔,這樣就大大方便了使用。
松江特區的一切,讓巡視隊伍的人又是好奇又是驚嘆,特別是第一次跟著一起來的徐妙云,感覺自己就像是來到了一個新世界一般,一切都顛覆了她以往的認知,對于一手打造出松江特區的皇上,她可以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其他皇子們也都是一樣,他們每年都要來一遍,可以說是一路見證了松江特區的發展與改變。
事實上,就連朱元璋自己,也感覺松江特區的發展超出了他的想象……
……
巡視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回到京師的時候已經接近年底了。
年底最重要的工作自然是年底的小朝會和大朝會。
大朝會是展示國泰民安的,而小朝會則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而每一年小朝會上,最重要的討論依據,是戶部統計出來的數據。
今年也不例外。
不過今年戶部的統計與往年相比,還有點不一樣,那就是統計結果的出爐要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