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戶部都要提前一個多月開始清算,而且算出來的賬冊也是厚厚的一大沓,但是今年,戶部不僅只用了半個多月時間就出結果了,而且統計的冊也薄了不少。
究其原因,當然是用了皇上教給的法子,用數字符號替代數字漢字,替換過來后,不僅計算簡單了,計數也簡單了,速度自然也就上來了。
這個辦法好用歸好用,但戶部的人都在疑惑,皇上的這個法子究竟哪來的?而且還有教材?還是啟蒙教材?
戶部尚書楊思義也曾嘗試著問過,但皇上讓他別多問,楊思義也就不再多問。
在楊思義的眼里,皇上是愈發的高深莫測了。
此刻,在小朝會上向皇上匯報戶部的統計結果,楊思義也始終抱著一種敬畏的心理。
“仰仗皇上的天德,過去一年咱們大明不僅安穩度過,而且還實現了盈余,去年一京十三省全年的稅銀共為三千七百六十三萬兩,去年年初各項開支預算為二千五百七十七萬兩。然而,根據各部報來的賬單統計,去年實際耗銀三千一百六十六萬兩。”
“如果和去年年初的開支預算核對,去年一年超支了五百八十九萬兩,接近六百萬兩。”
“但實際上,即使超出了預算近六百萬兩,咱們大明的國庫仍舊盈余五九七萬兩,也是將近六百萬兩。”
話音落下,舉殿嘩然。
實際開支超出了預算近六百萬兩,而實際結算下來,卻還盈余了近六百萬兩。
往年年年虧空,去年才依靠松江特區剛剛填平,今年就開始實現盈余了?而且一下子就是六百多萬兩?
松江那邊發展得如此之快?
面對著舉殿疑惑的目光,楊思義繼續匯報道:
“大明國庫今年之所以能夠實現盈余,究其原因,是來自三個地方的貢獻,貢獻最大的是薊州遵化的大明鋼鐵廠,一共貢獻了八百八十七萬兩銀子。”
“其次是松江特區,一共貢獻了六百七十三萬兩銀子,最后是山西的煤礦,一共貢獻了四百九十六萬兩銀子。”
舉殿再次一片嘩然。
沒想到貢獻最大的竟然不再是松江特區,而是后來居上的鋼鐵廠。
而且讓他們更為驚嘆的是,三個地方的收入,已經是實打實的超過了大明其他地區的總和。
對于鋼鐵廠的貢獻超過松江特區,朱元璋意外也不意外。
說到底,還是商稅的問題。
現在松江特區幾乎完全放開了商業,如果商業稅再不改革,這些財富其實并沒有流入朝廷的口袋,更多的是流向那些商人的口袋。
不管如何,朝廷的財政實打實的實現了盈余,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像是一個大家庭開始有了余糧。
“臣為皇上賀,臣為大明賀!”大臣們紛紛拜倒祝賀。
朱元璋卻是擺了擺手:“賀不賀倒是其次的,咱覺得咱大明不只這三個地方,也不能光靠這三個地方,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要開始改變了?”
群臣點頭。
“好,那咱說一說咱的想法……”
隨后,朱元璋把攤丁入畝,以及官紳一體納糧的想法說了出來。
這一次,舉殿寂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