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殖民圣地?
聽罷朱辰的分析,朱元璋幾人都是露出驚容,特別是徐達,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
他實在是想不通,這個年輕人究竟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亦或者他是胡說的?
可他說得有理有據,不像是胡說,況且大明發生了那么多事情,已經足以說明這個年輕人絕不是胡言,否則皇上也不會這么信任他。
“相比于大明周邊的小國,天竺擁有更多的資源,勞動力,以及更加廣闊的市場,同時也更加的容易征服和統治,所以我覺得,大明的首選之地,應該是這里。”
朱元璋頷首。
在來這里之前,他的確也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他想的自然是從大明周邊的小國開始,周邊的這些小國其實已經大部分臣服于大明,不過朱元璋自己也都覺得,這些蠻夷小國,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去征服他們沒有什么太大的用處。
所以,他對出海殖民這件事情一直都有些疑惑,故此請教,沒想到這一請教,便讓他豁然開朗。
把目光放到天竺這塊土地上,視野一下子就開闊了。
事實上,如果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天竺這個地方也是西方列強殖民的首選之地。
從十五世紀末,也就是在明朝中葉這個時期,葡萄牙率先在這里建立殖民地。
到了十七世紀,荷蘭和英國東天竺公司崛起,葡萄牙軍事和經濟實力不足,被迫退出,進入了英荷兩國的爭斗期,荷蘭一度壓制英國,但最終因全球戰線過長退出天竺爭奪。
隨后,法國異軍突起,與英國在天竺展開決定性的霸權爭奪
英法為此爭斗了百年。
最終英國勝出,英國徹底掌控天竺,一躍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
英國對天竺的殖民,堪稱全球殖民體系中的經典范本,一直到十九世紀,天竺仍舊貢獻著英國財政收入的40%,是其最大的殖民地。
英國經濟學家達德利·斯坦普曾直言:“印度就是被上帝設計來供養一個遙遠島國(英國)的。”
而在現在這個時候,如果大明去到天竺,那將沒有任何的對手,幾乎可以說是予取予求。
朱元璋沉吟片刻,問道:“既然確定了地方,那接下來該怎么做?”
到達天竺并不是什么難事,因為天竺和華夏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接觸,而如今大明的航海技術已經很厲害了,足以遠航,永樂一朝的鄭和下西洋便可見一斑。
難就難在怎么開始?
這并不是派個軍隊打過去就可以的事情,如果是那樣,和前朝蒙元的窮兵黷武的做派有何區別?蒙元打到歐洲去,極盡威風,可是不到一百年便滅亡了。
所以,這也是一生講究“洪武”、“尚武”的朱元璋對外謹慎用兵的原因之一。
而朱辰所講的殖民和他所了解的歷史上的侵略都不一樣,所以他也只能事無巨細都要詢問朱辰,免得出錯。
朱辰回道:“殖是繁殖,孳生之意,而殖民并不是一個個人行為,而是由國家或者朝廷主導的系統性擴張行為。”
“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去執行這個擴張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