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吳伯宗沒有猶豫,率先開口:“為民牧者若能愛善而少取之,則民亦漸臻豐裕,增一分則民受一分之累,減一分則民沾一分之澤。皇上推行的這兩道政策不僅精妙,而且是利國利民之良策,攤丁于畝,免無地之民丁銀苦累,使黔首得脫催科之困,官紳同納,法行至公,破百年縉紳優免之弊,令賦稅均平而國用足。此二者相輔相成,既充盈國庫以固國本,又紓解民困以聚民心,實為利在千秋的德政。”
“不錯,此乃堯舜之仁,兼商鞅之斷,上利社稷,下安黎元。”
“若能順利推行,天下萬民,莫不感頌圣主如天之恩!”
郭翀和賈敏也是點頭。
作為有良知的讀書人,當然知道這兩道政策意義。
朱元璋點頭,道:“但是現在,這兩道政策推行很不利,遭到了地方大戶的強烈對抗,咱也能理解,畢竟祖制嘛,豈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但是,為了咱們大明的未來,這個稅收制度一定得改!”
三人點頭。
朱元璋繼續道:“咱也知道,想要一下子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難度確實太大,所以,咱的意思是,還是先在一些地方推行,樹立典型,然后再向全國推廣。”
“咱想,就在咱的老家鳳陽府以及淮西一帶先推行,給全國打個樣。”
三人都想到了試行這個法子,可是他們想不到的是,皇上竟然選擇了他的老家。
要知道,他的老家可是涉及最多也是級別最高的官紳,現在朝堂中的重臣要臣,大多數可都是出自那里,要先從那里推行,阻力肯定是最大的。
可一旦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了,那么接下來全國范圍內推廣可就容易多了。
“知道為什么是淮西嗎?因為淮西現在是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解決了,剩下的次要矛盾就會容易解決得多!”
三人都是一怔。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他們讀書破萬卷,卻從未聽說過這樣的話。
“這個聽不懂沒關系。”
朱元璋擺了擺手,正色道:“咱是想你們三人共同作為巡撫,進駐淮西地區,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之國策,可否?”
三人下意識的互看一眼,緊接著便是不約而同的拜下:“臣等,接旨!”
巡撫,那可是了不得。
雖然在目前而言,巡撫并不是常設職位,是朝廷派出來解決突發問題的“救火隊員”。比如某地匪患嚴重、官員不作為,朝廷就派巡撫過去解決。巡撫的權力很大,因為他是代表皇上和朝廷行使權力,三司的長官見了他也得讓三分。
其實,這個時候的巡視就類似于后來的欽差大臣。
下了地方,他們三人就代表了皇上,代表了朝廷,這是他們進入朝堂以來,接到的級別最高的任務。
他們知道,皇上找他們三個,是因為他們三個代表了朝堂的新生力量。
而且他們也知道,如果這事辦成了,那將成為他們仕途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你們到了地方,得拿出點手段來,放開手腳去做,無論是誰,該交稅的就要交稅,不交稅的,該按律法查辦就按律法查辦,千萬不要手軟,也不要害怕得罪人,記住了,天塌不下來,就算塌下來了,咱也給你們頂著!”
朱元璋看著三人的眼中露出了精光。
“皇上放心,臣等一定竭盡所能,不負皇上重托!”三人眼中也是露出精光,大聲回道。
朱元璋不斷點頭:“咱這就讓人下旨,你們三個回去收拾安排妥當,準備出發。”
“是。”
三人大聲應諾……
……
三日后,三個年輕人拿著皇上的旨意,輕裝簡行,往淮西而去。
此刻的他們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而前方等待他們的腥風血雨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猛烈……
……
這個時候,在一堆亂糟糟的事情中,大明皇家也終于迎來一件久違的大喜事。
老朱家添丁了。
大明的最名正言順的嫡子長孫呱呱落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