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末。
又到了一年一度盤點國家財政的時候,而今年和以往的每一年都不同。
因為今年進行了一項極其重要的改革,那便是賦稅改革,松江特區由原本簡單粗暴的商業稅改為更為嚴謹規范的營業稅,而其他地區的改革則更為徹底,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徹底顛覆了以往的賦稅規定,一時間掀起巨大波瀾,但最終還是在朱元璋的強勢下得以推行。
賦稅,是一個國家財政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所以,今年的賦稅改革成效究竟如何,是好還是壞,還需要在財政上體現出來。
小朝會。
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都在戶部尚書楊思義的身上。
楊思義是經年老臣了,很是沉得住氣,不疾不徐的開口道:
“今年,在皇上和太子的推動下,咱們大明進行了賦稅的改制,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朝野上下也都是鬧得沸沸揚揚,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不用我過多贅述,那么改制的結果究竟如何呢?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
楊思義慢慢悠悠的說,所有人的心也都被跟著勾了起來,只想趕緊聽結果。
然而……
楊思義似乎還不著急,繼續道:“戶部從十月份開始,就將各地報上來的的數目進行統計,仰仗皇上教授的數字統計之法,緊趕慢趕,總算是在小朝會前把數給趕了出來……”
朝堂上,一群文武大臣都時候伸長了脖子,胃口可以說都吊到嗓子眼了。
因為這個結果很關鍵,涉及到這個賦稅改革的正確與否。
就是朱元璋也有些受不了了。
“快說!”
“是!”
楊思義領命,而后到:“今年一京十三省的稅收,攏共五千四百萬八十七萬兩,其中松江特區兩千六百……”
楊思義的話還沒有說完,所有人都已經目瞪口呆,緊接著便是一陣騷動。
“什么?”
“多少?”
“五千多萬?我沒有聽錯吧!”
“怎么會這么多?”
就是朱元璋也都是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知道會增加不少,但沒想到會這么多。
要知道,在朱元璋去書店之前,也就是在大明改變之前,每年的財政收入都是兩千多萬兩上下,而且連年虧空,窟窿越來越大。
后來,在朱辰的幫助下,大明開始改變了,財政第一年便收支兩抵,第二年便扭虧為盈,后來都有持續的增長,直到現在,竟然飆升到了五千多萬。
洪武三年到現在洪武七年,不過短短四年的時間,大明的財政收入便是原來的兩倍有余。
而且現在不僅僅是賦稅,朝廷還有其他別的收入。
比如武器出口。
這可是個暴利行業啊。
以前的茶馬互市還有鹽鐵專營,在這個面前,簡直就是小兒科。
武器出口不僅利潤高,而且需求量大。
僅僅是東南亞地區,武器訂單從一開始到現在就沒有停過,因為這關系到國家安全,別人有你沒有,那你就落后了,所以,無論是有爭霸想法的,還有只求安穩的,他們全都或主動,或被動的,搞起了武器裝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