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有問題,那你大可回到原來的樣子,為時不晚。”
朱辰的話,讓書店內再度安靜了下來。
馬皇后,朱標,劉基三人都不敢說話,只是表情凝重的聽著,他們知道,這個時候,他們說不上話,也沒有說話的份。
而朱元璋則是陷入了思考當中。
是啊。
現在的大明完全還可以再改回到原來的樣子去,撤掉松江特區,撤掉鋼鐵鍛爐,撤掉煤炭開采,將稅制改回去,繼續打壓商人和商業……一切都將回到從前。
可是那真的好嗎?
以前的大明,國庫空虛,連年虧空,百廢待興,一旦出現天災人禍,甚至拿不出足夠的錢賑災,而大部分百姓們的生活也是剛剛得以糊口,取暖都成問題,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土地輕易的就被兼并掉,成為佃戶或者流民。
現在的大明,國庫不僅扭虧為盈,而且已經開始變得充盈起來,大明已經開始有了穩定且持續的產業,譬如鋼鐵,譬如煤炭,譬如紡織業等等,現在還開展了海外的事業,這一切都會讓大明朝廷變得越來越有錢,大明朝廷變好了,百姓們的生活也變好了,吃穿住行中最重要的吃和穿都已經基本上得到滿足,即便是天災人禍來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餓死大量的人,也不會有大量的百姓成為流民。
毫無疑問,從上到下,大明的一切都在變好,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好,而且要好上得多。
但是,為什么?
為什么就一定要依靠商業?一定要依靠那些商賈?
聽罷朱辰的話,朱元璋并不惱,而是陷入了天人交戰之中。
好一會,朱元璋這才又再次開口,道:“難道說,大明想要改變,想要發展,就離不開商業嗎?”
“離不開。”朱辰點頭,回答得沒有絲毫猶豫。。
“為什么?”朱元璋追問。
朱辰回道:“因為人類社會想要發展,就必然離不開生產,在封建小農的經濟模式里,因為是自給自足,因為沒有形成分工和規模化,所以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因為缺乏利益的刺激和競爭的激勵,所以創新停滯。”
“而在資本化的商業模式里,一切生產都將商業化,商業化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商業促進分工和專業化,使個人、企業或地區專注于自身擅長的領域,通過交易獲得其他所需資源,提升整體生產效率,并且通過產業鏈延伸,連接上下游產業,推動社會分工細化,形成規模效應。”
“其次,商業使得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市場機制將資源從生產者傳遞到消費者,解決生產和消費在時間、空間和所有權上的分離問題,并且通過價格調節供需,引導資源流向效率更高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