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發展就要倚靠資本,而且接受資本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結果,如果不發展,那就回到了原來的歷史軌跡之中。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結果。
兩難之境。
繼看《明史》之后,朱元璋再一次體會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和上次一樣,他能夠做的,就是向朱辰求助。
“怎么辦?”
簡單的三個字,卻是意味深長。
而朱辰當然也明白朱元璋問的是什么。
不僅僅是大明要不要發展,該如何發展的問題,更是朱元璋想要朱家王朝千秋萬代的問題。
說實話,朱辰也頭痛。
當初在看了《明史》之后,朱元璋下定決心改變,支持他這個決心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讓朱家王朝延續下去。
朱元璋的小農思想根深蒂固,事實上何止朱元璋,那個時代的哪個人不是這樣?歷朝歷代的皇帝不也是這樣?
這便是時代的局限性,沒有人能夠跳脫出這個局限,包括朱辰自己在內。
相較于朱元璋他們,朱辰只不過是多了一個后來者的視角,站在歷史和歷史各大偉人的肩膀上,以未來的眼光去審視過去,自然是看得更遠,更透徹。
如果說,讓朱辰解決未來世界的問題,朱辰一樣是一臉懵。
好在現在朱元璋問的仍舊是歷史上出現過的問題。
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封建王朝向資本社會轉型時,都會面臨對于封建王朝如何處置的問題,有保留,有廢除。
而在保留皇室的國家里,應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應該就是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朱辰之前已經跟劉基提過。
但是現在,他暫時還不想講這個。
沉吟片刻后,朱辰開口道:“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生產,而物質資料的生產就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
“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
“所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的不同,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
“就像封建社會,土地是主要的生產資料,而土地的歸屬者是地主,農民租種土地并繳納地租,存在人身依附關系,所以形成地主和農民兩個主要階級,而在資本社會里,資本是主要的生產資料,而資本掌握在資本家的手里,勞動者出賣勞動力,剩余價值被資本家占有,從而形成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兩個主要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