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勒蘇姆慶幸皇兄為她派來的那支三千人的軍隊在過去的戰爭中并未被消耗。那支波斯軍隊的存在,為她在風云變幻中保留了一份底氣。盡管如此,她仍無法完全消除內心的憂慮。許多個深夜,她靜坐于燭光下,反復思考過一個問題:是否應該帶著女兒李芹返回巴格達,回到那片熟悉而相對安全的土地?然而,古勒蘇姆的城府與從容使她從未在任何人面前流露出一絲焦慮或動搖。
在內府這場隱秘的較量中,阿格妮無疑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她雖然至今沒有在這里正式的地位和身份,但她深諳時局的變化,敏銳地察覺到隨著十字軍的步步逼近,拜占庭軍隊的身影也愈發顯現,這場風暴將是她改變自身處境的絕佳機會。
阿格妮巧妙地與內府里各方建立聯系。她以不動聲色卻難以拒絕的方式拉攏貝爾特魯德和賽琳娜。對貝爾特魯德,她展現對正妻的敬重與理解,適時表達支持,使其感到自己并未孤立無援。對賽琳娜,她則若即若離,時而友善,時而保持距離,既不讓賽琳娜感到威脅,又讓她意識到自身的分量。這種巧妙的平衡,使她在兩人之間游刃有余。
然而,阿格妮刻意與古勒蘇姆保持距離。她很少主動與這位內府原本的女主人交流,也不再嘗試贏得古勒蘇姆的好感。在阿格妮看來,小亞細亞正經歷劇烈的權力更迭,羅姆蘇丹國的主力已在十字軍進攻下潰敗,波斯塞爾柱帝國的影響力日漸衰弱。隨著拜占庭帝國勢力逐步重返小亞細亞,阿格妮意識到,自己的背景和身份將成為最大的優勢。
阿格妮深信,憑借拜占庭帝國皇親的身份,她完全能夠成為李漓與拜占庭之間的關鍵紐帶,不僅可以維系兩國的關系,還能為安托利亞開拓更多的利益和資源。她已經預見到,自己即將正式成為李漓的妻子,而且還能在安托利亞未來的權力格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
至于古勒蘇姆,對阿格妮而言,已然成為一個過時的象征。隨著塞爾柱帝國在小亞細亞的影響力不斷減弱,古勒蘇姆的背景和地位也在不斷削弱。阿格妮認為,與其浪費精力與古勒蘇姆周旋,不如將更多的心思投入到未來的布局之中。阿格妮甚至確信,自己完全有機會取代古勒蘇姆,成為宮廷中真正具有權威和影響力的女性。
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她需要盟友,而賽琳娜與貝爾特魯德便是最理想的對象。賽琳娜身為神圣羅馬皇帝的私生女,而貝爾特魯德則是普羅旺斯公國的正牌公主,這兩人的支持不僅能夠穩固她在內府中的地位,還能為她的計劃增添更多的籌碼。阿格妮深知,這種關系如同拜占庭帝國與十字軍之間的微妙聯盟——充滿著利益交換與復雜的權衡。
與其他人不同,古夫蘭始終保持著一種超然的姿態,冷眼旁觀著內府中的爭端與暗斗。她選擇了一條與世無爭的道路,不參與任何爭權奪寵的漩渦,也不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添磚加瓦。她的低調似乎是性格使然,但更是智慧與自我保護的體現。然而,這份冷靜的表象背后,卻隱藏著她深深的憂慮。城外那支浩浩蕩蕩奔襲而過的十字軍,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她,這個世界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字軍的步伐聲如同無形的戰鼓,敲打著她內心的平靜。對于古夫蘭這樣的天方教圣裔來說,那些來自異教世界的武裝力量不僅是一種壓迫,更是一種威脅,甚至可能是某種可怕宿命的前兆。
在這樣的局勢下,古夫蘭變得格外謹慎。然而,她并非完全孤立無援。眼下,她與戴麗絲的關系尤為密切,這位神秘的女性似乎成為她在內府中的少數傾訴對象。古夫蘭對戴麗絲并無過多戒心,甚至欣賞她的聰慧與沉穩。然而,與其他人一樣,古夫蘭并不知道戴麗絲真實的間諜身份。
攝政府的前院,午后的陽光透過厚重的帷幔灑入會議室,卻未能驅散室內的沉悶氣息。長桌兩端的兩位對峙者,一個是安托利亞攝政李漓,另一個是拜占庭帝國皇帝阿萊克斯的親舅舅伊格納提奧斯。二人的目光如利刃般在空氣中交鋒,四周的靜謐讓人難以忽視彼此間無形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