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利離開后,李漓獨自踏入塔爾蘇斯城。映入眼簾的并非戰火余燼后的死寂,而是一種戰后復蘇中的繁華景象。這座矗立在乞里齊亞平原上的古老城市,雖經歷了戰亂的洗禮,卻依舊頑強地煥發出生命力。街頭巷尾人聲鼎沸,忙碌的商販與工匠掩蓋了戰爭留下的殘痕,人們似乎刻意回避昨日的苦難,重新投入到生計之中。
高聳的城墻依然堅固,盡管墻磚上仍留有戰火焦黑的痕跡,但整體結構完好無損。城門口,幾名身披亞美尼亞王國紅金相間軍袍的士兵手持長矛,警惕地掃視著往來行人。門旁的塔樓在戰斗中部分坍塌,工匠們正搭起腳手架,修復破損的石墻,偶爾可見安息風格的馱獸馱著石料緩緩進城,為重建工程提供補給。
踏入城中,青灰色的石板路上仍可見戰爭遺留的痕跡——凹陷的地磚、深深的馬蹄印記,甚至在某些墻角仍殘留著破碎的箭矢。然而,商販們早已恢復了生意,他們毫不在意這些細節,在街道兩旁支起攤位,擺滿布匹、香料、糧食、金屬器具,使整條街道重新煥發出繁華的商業氣息。
道路兩旁的建筑風格融合了亞美尼亞與拜占庭元素,拱廊上的銘文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屋檐下的銅鈴隨風輕響,清脆悅耳。盡管有些房屋仍未修復,墻體斑駁,梁柱上甚至仍插著殘破的戰矛,但大多數商鋪已經重新開張,商人們用帆布和木板簡單修補屋頂,門前懸掛著琳瑯滿目的商品,仿佛試圖用繁華掩蓋戰爭的陰影。
塔爾蘇斯的市集廣場仍是城市的核心,盡管不久前這里或許還回蕩著兵器碰撞的廝殺聲,如今卻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空氣中彌漫著炭烤羊肉的香味、酸奶酪的醇厚氣息、混合著香料與熏香的異域芬芳,一切仿佛回歸了戰前的繁華景象。
羊肉攤和香料攤前尤為熱鬧。穿著傳統亞美尼亞長袍的屠夫正用阿拉伯彎刀熟練地剁著新鮮的羊腿,攤位前碼放著腌肉、風干牛肉,以及用蜂蜜和香料腌制的香腸。一旁的香料攤上,遠道而來的敘利亞與埃及商人正用粗糲的亞美尼亞語與當地買家討價還價,桌上擺滿了來自東方的珍貴香料:胡椒、丁香、肉桂、藏紅花、茴香籽,裝在小巧的陶罐中,散發出濃郁的異國風情。
不遠處,幾名喀拉曼土庫曼人圍坐在攤前,低聲討論著駱駝與馬匹的交易。他們衣著樸素,但腰間佩戴的彎刀與腰刀昭示著他們的身份并非普通商旅,而更像是往返于城市與荒野之間的雇傭兵或戰士。
面包攤上,攤主正熟練地將拉瓦什和馬茲哈茨這些新鮮出爐的面包撕開,蘸著橄欖油和蒜泥遞給食客試吃。幾個衣衫襤褸的孩童偷偷溜到攤位旁,眼巴巴地盯著那些噴香的烘焙食品。攤主嘆了口氣,隨手掰下一小塊遞給他們,孩子們欣喜地捧著,三兩口便狼吞虎咽地吞下肚去。
市場中央,一群吟游詩人圍坐在一起,彈奏著坎農琴,低吟淺唱著亞美尼亞騎士抗敵的故事。圍觀的人群中,有戰后的流民、衣著樸素的農夫、精明的商販,還有幾名身穿黑色僧袍的亞美尼亞教士,他們神情莊重,似乎在討論戰后的善后工作。
不遠處,一位來自拜占庭的珠寶商正展示他的商品,金色與銀色的胸針、十字架和戒指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澤。一名身披羊毛斗篷的亞美尼亞貴婦正挑選一只鑲嵌著綠松石的戒指,商販笑著向她介紹這枚戒指的希臘-亞美尼亞混合紋樣,并吹噓它來自遙遠的君士坦丁堡工坊。
然而,若仔細觀察,仍能察覺到戰后的暗流涌動——部分街角的廢墟尚未清理干凈,幾名衣衫襤褸的農民正翻找著殘留的木材和磚石,試圖重建家園。一些商鋪門口仍留有被砍裂的木門,殘破的門板上甚至還能看到戰斧砍擊的痕跡,表明這里曾遭受過入侵者的掠奪。
巡邏士兵穿梭在人群中,他們身披亞美尼亞王國的紅黑軍袍,腰間佩戴著彎刀,目光警惕,顯然城中的秩序尚未完全恢復。偶爾,他們會停下腳步,盤問那些形跡可疑的陌生人,確保不會有新國王曾經的競爭對手的余孽或盜匪趁亂作亂。
在陽光灑落的市集中,商販的叫賣聲驅散了戰爭的陰霾,工匠用雙手重建家園,行商們用黃金與香料續寫東西交匯的傳奇。但在每一塊修補的石磚下,在每一個翻新的屋檐上,都隱藏著戰爭曾帶來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