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盞和傅朝顏二十分鐘后就趕到了京城文化局,梁主任的辦公室傅朝顏也沒來過,兩人找了好一會兒才找到。
敲開門后,梁主任看到傅朝顏和宋盞過來,意外也不意外。
“傅總還親自過來了,夠折騰的。”梁主任說道,示意傅朝顏坐在沙發上說話。
而宋盞則站在旁邊,以秘書的姿態陪伴。
“不折騰不折騰,主要是整改的事不解決,我在公司也坐不住啊。”傅朝顏說道。
梁主任微微點頭道:“理解理解,我理解傅總的擔憂,傅總也得理解我們的難處。”
“監管上的事情,我們不想傷害咱們政商關系,但也得依法辦事不是?”梁主任為難道,“否則上面問責下來,誰能承擔呢?”
傅朝顏說道:“您說得對,所以我們也在收集資料,目前我們已經能夠證明起到了監管責任,并且也在大力建設和健全監管機制。”
“但證明發帖人自愿這件事,一是我們不能隨意調查用戶的個人信息,這是不合規也不合適的,二是這是用戶個人行為,如果觸犯了國家法律,我想我們可以報案,由公安機關處理是不是更好?”
梁主任喝了一口茶,說道:“您的意思是,我們文化局管得有點寬了,是么?”
傅朝顏擺手道:“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是想說,我們積極配合,但時間太緊,也需要外部協助,看一下是否可以再給我們一些時間?”
傅朝顏只能先爭取時間,再進一步考慮解決辦法。
梁主任笑了笑,說道:“傅總,您是不是以為,有公安機關的介入,這個問題就能查清楚了?”
“或者說,就可以做到三方互相監督?”
傅朝顏沒說話算是默認。
梁主任笑道:“傅總,您想得太簡單了。”
“我只能說,都是同一條法規,文化局所依的法,和公安機關依的法,沒什么區別。”
“您這是什么意思?”傅朝顏有點糊涂。
梁主任看了一眼宋盞,沉默了一刻。
宋盞說道:“傅總,我在外面等您。”
傅朝顏說道:“好。”
宋盞從梁主任辦公室出來,坐在外面的等候區休息椅。
他環顧四周,發現文化局其實不算大,也就是一個三層小樓,但這么小一個地方,所管理和掌控的權力卻是不小。
宋盞作為一個前互聯網媒體人,再清楚不過。
在網信辦還沒有創辦之前,互聯網上的事情很多處于一個灰色地帶,沒有專門的機構管理,或者說誰都能插一手。
像文化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新聞總局等等,都得打交道。
宋盞正想著破局的辦法,走廊的盡頭,一間辦公室的門開了。
一個五十多歲的領導正在送一個穿著西裝的二十五六歲年輕人離開,年輕人氣宇軒昂,頗為精神,只是表情上帶著一絲的頑劣和隨性。
“楊伯伯,那剩下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年輕人邊走邊說。
“哎,你不要老是給我出難題就好。”楊聯楊副局長說道。
“怎么會呢?我是在幫您呀。”年輕人笑了笑,“我算是熱心群眾吧?”
“算算算。”楊聯說道。
兩人路過宋盞的身邊,年輕人看了宋盞一眼,宋盞也看了他一眼,對方只是匆匆瞥過,毫不在意。
等兩人走出去七八米遠,宋盞看到地上掉了一張手帕。
“喂,你的手絹掉了。”宋盞提醒道。
年輕人和楊聯正說笑著,聽到宋盞的聲音后停了下來。
年輕人回頭看了一眼宋盞,又看了一眼地上的手帕,語氣平和道:“您受累撿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