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觀眾席和攝影機位微微一笑,坐在鋼琴前,手指彈奏出第一個前奏音符。
此時的電視節目上,已經出現了這首歌的信息。
當詞曲作者里都寫著蔣蘊祺的時候,網上的互動區一片沸騰。
“果然是新歌。”
“這就是祺祺微博里預熱的驚喜么?”
“我太感動了,這前奏一聽就是神曲。”
“祺祺美翻了!”
蔣蘊祺在這首現場版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前,加入了一段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行星組曲》里的水星篇部分,并進行了自己的改編。
鋼琴聲描述了一段神秘又寧靜的星空,將觀眾們從羽泉帶來的腎上腺素狂飆里解救了出來。
等大家稍稍沉靜后,蔣蘊祺從椅子上站起來,從舞臺下接過吉他,樂團們的樂手跟進,令宋盞熟悉的吉他聲響起。
“夜空中最亮的星”
“能否聽清”
“那仰望的人”
“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蔣蘊祺聲音中帶著一點沙啞,一點膽怯和憧憬,好像是坐在谷堆上的孩子,在夏夜對著星空許愿。
干凈的吉他掃弦搭配上樂團里小提琴的悠揚旋律,讓人忍不住想要聆聽她的訴說。
“曾與我同行”
“消失在風里的身影”
蔣蘊祺掃著掃著手指一停,樂團們也停止了演奏。
“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
“和會流淚的眼睛”
這兩句在這里是清唱,沒有一點雜音,但純凈的嗓音直接流進所有聽眾的耳朵里,好像那山谷里的呼喚。
“給我再去相信的勇氣”
“越過謊言去擁抱你”
又一句清唱卻提高了音調,感覺像兒時在海邊撿到了第一只海螺,你把它放在耳邊,第一次聽到了大海的聲音。
這次,是星空的聲音,也是發自心底的聲音。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
“oh夜空中最亮的星”
“請指引我靠近你”
“靠近你”
蔣蘊祺的聲線貫穿整個演播廳,她重新掃起吉他,樂團里的鼓手們迅速跟進,整個歌曲開始加速。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知道”
“曾與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在哪里”
歌曲從民謠風迅速過渡到流行搖滾,讓觀眾一下子有了180度的轉變,但這種過渡是自然的,如果之前是少年的追問,現在就是少年沖著目標奔跑。
蔣蘊祺在音樂的節奏下,將吉他掛在胸前抱著,沿著整個舞臺走了一圈,這首歌因為節奏明快,寓意美好,蔣蘊祺也唱過了一遍,很快觀眾們都會唱了。
于是蔣蘊祺邊走邊打著手上的拍子,觀眾們跟著一起打拍一起合唱,場面完全不輸前一首羽泉的《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歌曲的最后,又回到了蔣蘊祺一個人的吟唱。
她在最后加了一段陶塤,悠遠的聲音好像要把夜空下仰望的人的心事帶到更遙遠的地方。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聽清”
“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
音樂停止,蔣蘊祺放下陶塤,低聲道:“夜空中最亮的星”
“聽得見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