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見錢院長之前,他先和吳錫九在51區的食堂吃了一頓飯。
他能明顯感受到吳錫九身上的那種激情,那是前所未有的激情,是整個人都在燃燒的激情。
而且畢德顯還能感受到,這是對方自發燃燒出來的激情。
和被動安排截然不同。
這種感覺,也讓畢德顯第一次對這個地方產生了好奇。
而吳錫九的話讓他的好奇進一步提高了:“學長,我相信你被調來不是無緣無故,很快你應該就能在這見到你過去從來沒見過的東西。
那會是你從來沒見過的驚喜!”
畢德顯不知道對方說的是什么。
不過第二天,他就見到了。
51區的會議室里,房間里光線柔和,簡陋的木質長桌上鋪滿了技術圖紙和厚重的技術手冊。
“德顯,抱歉,事發緊急,您有更重要的任務,所以不得不把您調過來。”錢院長和畢德顯也認識。
畢德顯比錢院長大三歲,但錢院長在加州理工學院拿到博士學位要比畢德顯早足足五年,而且還是航天和數學的雙料博士。
畢德顯肯定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但錢院長無疑是更耀眼的天才。
“你先看,看完我們再聊。”錢院長接著說道。
“院長,這份資料確實非常詳盡。
scr-584這東西我再熟悉不過了,當年我在斯坦福電機系念碩士的時候,我身邊就有同學跑去研究這玩意。
它是老美在二戰期間開發的一種自動跟蹤微波雷達,采用s波段,工作頻率在2.7到2.8ghz之間,波長約10厘米。
我當時也想去參加這個項目,但因為我是華人,加上雷達研究不像原子彈,不缺人,我去不了,但我從他們那聽說過。”畢德顯粗略翻完之后說道。
資料是復印版,里面敏感標識都被涂抹掉了。
“你再仔細看看。”錢院長沒有回話。
“這么完整,這技術資料拿來不容易吧。
它的天線設計果然和我想象的一樣巧妙,靠拋物面反射器和錐形掃描技術實現了高精度的目標跟蹤。”
“這里的錐形掃描幫助雷達從手動跟蹤跨越到了自動跟蹤。
我們現在的雷達還停留在手動跟蹤,這個自動跟蹤系統要先進得多。”
“原來是這樣,scr-584的錐形掃描用的是旋轉天線偏軸波束來確定目標位置的技術。
天線以一定頻率旋轉,接收到的信號強度會隨目標位置變化,通過分析這些變化,系統能自動調整天線指向,保持目標在波束中心。這大大提高了跟蹤的精度和速度。”畢德顯看的同時還在喃喃自語,這也是他的習慣了。
他覺得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的效率。
錢院長知道對方有這習慣,因此也沒打擾他。
“不對,不對,當時哪有頻率捷變技術和動目標指示濾波啊。
這不對,這些技術能提高雷達的抗干擾能力和低空目標探測能力沒錯,可40年代哪會哪里有這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