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她在阿美莉卡確實有危險。
半年名滿天下,菲爾茲到手,李小滿感覺自己已經徹底看不懂林燃了。
本來在阿美莉卡也沒有牽掛,伯父伯母也算親人?
在華國方面安排的專機上,李小滿問道:“阿然,奧爾德林真的會乖乖把自己所有積蓄都掏出來給你嗎?”
錢從哪里來?
林燃給的回答是從奧爾德林身上掏。
作為登月第二人,動不動就全球撈金。
跑到各種電影里客串角色,林燃要把他身上的所有錢給榨干。
也不枉自己在60時空時不時就指點你那奧爾德林循環器要怎么設計,軌道要怎么設計了。
林燃心想。
沒錯。
信都是林燃寄出去的。
論文草稿是從60時空的奧爾德林手上拿的。
作為1965年nasa說一不二的局長,教授愿意屈尊和奧爾德林聊他所謂的循環器。
當時的奧爾德林簡直覺得自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千里馬終于遇到了伯樂。
前面有提到,宇航員們調侃他會和博士,實際上這并不是什么友善的稱呼。
宇航員們也沒有因為他是博士就優待他。
恰恰相反,因為他是博士,大家都對他有種淡淡的疏離,會和博士其實也帶有譏諷的意思。
但因為林燃對奧爾德林的態度,以及林燃時不時找奧爾德林來討論問題,這才讓其他宇航員對他只是疏離而不是排擠。
我幫你,你幫我。
當年我幫了你,你要是不幫我,那就別怪我不幫你了。
林燃如是想到。
李小滿是真不清楚林燃怎么突然變得如此自信。
就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
在從貝索斯兜里掏錢失敗之后,李小滿怕對方受到打擊。
因此沒有提,他們只是遠程參會,都消耗了人情。
林燃很快就提出了pnb,說要從奧爾德林兜里掏錢。
把奧爾德林所有財產全部榨出來。
股票、現金、別墅什么的,全部都掏出來,貢獻給他們偉大的登月事業。
李小滿心想,憑什么啊。
林燃解釋道:“我能夠讀懂,奧爾德林內心有一團火在燃燒。
從1969年登月之后,他就已經是行尸走肉了。
他活著單純只是活著而已。
我需要做的就是把他內心這團火給徹底點燃。”
“為簡化分析,假設地球和火星的軌道為共面圓形軌道,半長軸分別為1天文單位和1.524天文單位,軌道周期分別為1年和1.88年。
地球-火星的會合周期約為780天。循環器的軌道應為橢圓軌道,其近點接近地球軌道,遠點接近火星軌道,周期與會合周期成比例關系。
循環器的軌道周期(t)需滿足(k\cdott\approxm\cdots),其中(k)和(m)為整數,(s)為會合周期。
通過開普勒第三定律,軌道半長軸(a)可由(t=2\pi\sqrt{a3/\mu})確定,其中(\mu)為太陽引力常數。軌道的偏心率(e)需確保近點和遠點分別接近地球和火星的軌道半徑。
例如,若循環器周期(t\approx1.5)年,則半長軸(a\approx1.31)天文單位,偏心率(e)可通過近點(1au)和遠點(1.524au)計算。然而,實際軌跡需考慮行星的運動,需通過攝動理論或數值積分優化。”
“諾維奇的工作表明,行星飛越可改變航天器速度,節省推進劑。循環器在接近地球或火星時,利用引力輔助調整軌道方向和速度,確保下一次會合。
當前計算能力限制了復雜軌跡的精確模擬。和教授溝通過,他的建議是未來使用數值積分方法,結合更精確的行星位置數據,優化循環器軌跡。”
“循環器作為一個大型航天器,需配備生命支持系統和輻射防護。每次會合時,‘出租車’航天器將宇航員和貨物運送到循環器,類似阿波羅任務中的指令艙與登月艙分離。循環器無需頻繁發射,降低成本,同時支持長期火星探索”
從8月份開始,奧爾德林連續一周,不斷收到署名為奧爾德林的手稿。
這些手稿非常豐富。
不僅僅是奧爾德林循環器。
還包括了在阿波羅登月過程中,他對登月做的軌道模擬計算。
基于拼接圓錐法和數值積分。
畢竟當時只有ibm7090,所以用到的方法也很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