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對年輕的學生們來說要理解這一點可能會有些困難。
在你們人生才開始,離蓋棺定論還有非常遙遠距離的時候和你們說人生的門會一扇接著一扇地關閉,大家會覺得疑惑,會覺得我說的無法理解。
我相信年紀越大,對我所說的東西會越有感。
對年輕學生們而言,我也不想轉進到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抓住你每一次能做選擇的時候。
類似內容,在平常生活中,老師、父母說的太多了,我想不需要我再說。
我只是想客觀描述事實,大家未來選擇只會越來越少。
但不要灰心,不要喪氣。
因為在一個接一個選擇做出后,在漫長人生后,你終究會等來屬于你自己的閃光。
迎來屬于你自己的人類閃耀時刻。
就像斯蒂芬·茨威格在自己的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前言所寫的那樣:
‘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出現之前,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平凡歲月。’
以我提到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為例,年少成名20歲就出版詩集,年輕時候組織的文學聚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清一色當時奧地利最著名的作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像羅曼·羅蘭、托馬斯·曼等等。
在三十多歲就寫出了哪怕放在人類歷史上也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但然后就是漫長的流亡,作品無法出版,最后和妻子一起自殺離開世界。
他在臨終前的遺書里寫到:‘我的母語世界已經沉淪并拋棄了我,而我的精神家園歐洲亦已自取滅亡。’
有的人閃耀的早,然后是漫長的平凡歲月,有的人閃耀的晚,等了很多年才等到自己的閃耀時刻。
每個人都終將等來自己的閃耀時刻,無非是時間的早晚。
在向前走別回頭的過程中,感受到一扇又一扇門關閉,自己的人生好像就這樣的時候,別忘了,前面還有閃耀時刻在等著你,內心懷著年輕的心隨時準備迎接自己的閃耀時刻。
沒有人會是一輩子平凡的,希望今天聽了我開學第一課的年輕朋友們,能在未來人生漫長平凡時候,想到自己的人生還沒閃耀,別放棄,向前走。”
林燃說完后,畫面轉回燕京現場,撒貝寧和演播廳現場的學生們都在鼓掌。
“說的太好了,林教授說的讓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當年還在燕大念書的時候,當時我還能選擇去部委,去央企,去律所。
當年我要去這些地方,那都是爭著要我,而現在,人家看到我的簡歷那都是直接扔進垃圾桶,這誰啊?都四十多了想當實習律師?
人生的門就是這樣一扇又一扇的關上。
而教授不止告訴了我們人生無奈的悲觀現實,同時也通過人生閃耀時刻給了大家要保持樂觀的理由。”
聽到撒貝寧先是用林教授稱呼自己,然后更是直接用教授,林燃心想你小子果然夠上道,后面采訪就都交給你了。
“最后還是讓我們請教林教授幾個問題,作為今天開學第一課的結束。”撒貝寧的總結結束后,接著說道。
林燃心想,怎么又是林教授了,不行你小子還是不夠上道。
“林教授,請問前面您談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耀時刻,那等到人生閃耀時刻結束之后,又要如何面對這種心理落差呢?
就像我,我感覺我自己的人生閃耀時刻就是在保送燕大的時候,此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雖然也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可和保送燕大比起來好像不值得一提。
以及教授,也許,我是說也許,也許您未來人生都做不出像孿生素數猜想這樣的世紀難題,您的閃耀時刻同樣也在最年輕時候就已經過去了。”
林燃笑道:“很簡單,向前走,別回頭。
好歹還有人生閃耀時刻值得回味,就像你可以不斷提起自己的保送燕大,這雖然是過去的經歷,但能夠不斷被拿出來擦亮重新點燃你的乏味人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