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塔時期,加加林作為蘇俄人,第一個踏上了月球的土地。
不管是不是蘇美聯合登月,總之上去的是蘇俄人,手握月壤分配大權的也是蘇俄。”
在登月之后,尼基塔去哪個國家,就給人家送上一克月壤作為禮物,那叫一個風光無限。
“現在再去送月壤,只會讓民眾們不斷回想起,這是尼基塔在的時候,完成的登月任務。
列昂尼德上來之后,可就再也沒辦法登月了。
更要命的是,我們的最大對手,阿美利肯還單獨實現了登月。
所以未來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而n-2明顯有著我們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
我們需要引進外部力量,來重新啟動整個登月計劃。
而外部力量,還有比錢更合適的人選嗎?”
在當下的陣營里,第聶伯羅夫斯克南方設計局的費多羅維奇·烏特金也許會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但很明顯,格盧什科的意思是,就要一股新的力量進來打破現在的僵局。
而南方設計局說白了和蘇俄航天局內部沒有本質區別,大家學的都是同樣的招數。
格盧什科希望能夠引進其他門派的高手來主導n-2的研發。
米申問道,“問題在于,n-2科羅廖夫同志生前無法解決該問題,我們也同樣無法解決該問題,又如何保證錢能解決這個問題?”
格盧什科解釋道:“我們未必要造n-2,我們需要的是一款能夠把蘇俄人送上月球的火箭,它只是叫n-2,它是不是n-1的改進款不重要。
它是采用n-1的技術框架,錢解決了多臺發動機并聯問題,還是說錢用了新的技術路線,這不重要。
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們要把責任給丟出去。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克里姆林宮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遲遲無法解決,我們也很明白我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那讓錢來試著解決,克里姆林宮的壓力由華國同志們來幫我們分擔.”
米申讀出了格盧什科沒說完的后半句臺詞: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只有這才能足夠打動一位資深的技術官僚。
很明顯,米申和格盧什科這批蘇俄航天局的技術官僚,面臨的壓力不是原時空所能比的。
原時空,尼基塔沒搞定登月,蘇俄人沒能上月球,蘇俄更沒有拿回月壤在socialism陣營里到處嘚瑟。
登月的巨大功績,即便現在尼基塔已經下去了,列昂尼德也無法忽視。
這條時間線,被徹底改變后,列昂納德只會給蘇俄航天局越來越大的壓力。
格盧什科一方面真覺得錢會是一個好選擇,另外一方面也確實覺得華國同志是個完美的甩鍋對象。
至于對方如果真的能做到,那nasa有教授,我們蘇俄航天局有錢的助陣,這一點都不丟面子好吧。
米申顯然也想明白了這一茬,“我明白了,我會和克里姆林宮充分匯報我們的想法的。”
至于克里姆林宮為什么會聽,技術官僚們都這么說,克里姆林宮難道會不懂嗎?
華國方面會不會同意,他們則完全沒有考慮過。
畢竟對華國而言,這可是難得的可以掌握蘇俄火箭研發技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