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指令艙,通過遠程控制系統,控制登月艙的降落和返回。
下次他們才會進入到登月艙。
登月艙位于服務艙下方,通過狹窄的通道與指令艙相連。
“文昌,奔月號,登月艙就位,請求分離。”錢飛通過通訊器報告。
“收到,分離程序啟動。”林燃回應。
登月艙與指令艙分離,屏幕顯示分離成功。
錢飛深吸一口氣:“開始模擬降落。”
“準備好了嗎?這是我們的大考。”
登月艙艙內空間狹小,儀表盤和控制桿占據了大部分空間。
座椅旁是觸摸屏,顯示著推進劑余量、引擎狀態和預定著陸點坐標。
登月艙在月球軌道上開始模擬下降,目標是模擬在月球表面著陸的流程。
趙建國死死盯著高度數據:“下降引擎點火,高度90公里……80公里……”
錢飛此刻全神貫注,微調操縱桿,控制推進器的推力。
登月艙緩緩下降,速度逐漸減慢。
“高度50公里,速度0.5公里/秒。”趙建國報告。
“準備懸停。”錢飛沉聲道。
在預定高度,也就是模擬月面10公里,錢飛操作登月艙懸停,模擬在月球表面選定著陸點。
他盯著屏幕上的地形圖,低聲自語:“這里平坦,適合著陸。”
“懸停穩定,推進劑消耗正常。”趙建國確認。
隨后,錢飛拉起操縱桿,登月艙開始上升,模擬從月球表面起飛。
“上升引擎點火,高度15公里……20公里……”趙建國讀出數據。
錢飛緊握操縱桿,目光堅定:“準備與指令艙對接。”
指令艙內,除了通過遠程控制系統實時操控外,他們還能監控登月艙的軌跡,調整指令艙姿態,進行對接。
“登月艙距離50米……20米……”趙建國報告。
錢飛微調推進器,登月艙緩緩靠近指令艙。
隨著一聲輕響,對接成功。
“對接完成!”錢飛松了口氣,拍了拍趙建國的肩膀,然后咧嘴笑道:“老趙,下次就是我們去月球了。”
趙建國臉上寫著一絲向往:“我已經迫不及待了,等到登月完成,我回去見我女兒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和她說說我們在太空中的故事。”
此刻央視正在直播:直播畫面切換到登月艙模擬降落的場景,解說員激動道:“華國航天成功完成登月艙模擬降落,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阿波羅科技也是華國航天,沒毛病。
原本華國航空特指華國航天科技集團,而現在華國航天在官方語境下遠不止這一家集團。
社交媒體上微博話題#奔月號登月艙測試#量破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