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登月后,奧爾德林身體狀態很好,壓根就不需要死在月球上。
在痛罵一通之后,心情就更好了。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微調姿態:“教授,我看到你們了,姿態對準。”
他操作rcs推進器,使指令艙的對接錐形座面向登月艙。
交會階段的主要難點在于,上升階段燃料有限,小的速度誤差就有可能導致軌道偏差,進而需要宇航員自己做額外機動。
其實很難想象,阿波羅登月居然每次都能成功,整個技術方案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很復雜的。
中間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同橢圓交會方法需約3.5小時,幾乎兩個軌道,涉及持續更新和監控,增加了宇航員工作量。
根據阿波羅飛行日志記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上升階段心率分別達90和120,反映了心理壓力,而對接時的緊張操作進一步加劇了壓力。
get113:30:00,進入終端階段,林燃控制登月艙接近指令艙。舷窗外,指令艙外殼在月光下閃耀,逐漸放大。
奧爾德林報告:“距離200米,接近速度1米/秒。”
林燃注視對接窗的十字線,微調rcs推進器:“100米,速度穩定。”
他小心操作控制桿,確保探頭對準錐形座。
韋旭航協助:“指令艙姿態鎖定,準備對接。”
get113:33:00,“接觸!”林燃喊道。
對接探頭進入錐形座,三個捕獲鎖扣卡入,發出“咔嗒”聲。
奧爾德林確認:“軟對接成功,三鎖扣鎖定。”
林燃啟動探頭收回,12個鎖扣逐一咬合,完成硬對接。
奧爾德林興奮地說:“對接成功!教授,干得漂亮!”
林燃回應:“團隊的功勞,旭航,你的軌道調整同樣關鍵了。”
直播間里:“交會對接成功!登月艙與指令艙完美連接,我們的宇航員即將返回指令艙!”
在看直播的華國民眾內心松了一口氣。
get113:40:00,林燃加壓對接隧道,空氣嘶嘶流入,壓力平衡至5psi。他們打開艙門,帶著樣本箱和裝備飄入指令艙。
韋旭航迎接:“歡迎回來,月球樣本看著真棒。”
林燃遞過樣本箱:“20公斤月球寶藏,交給地球科學家了。”
奧爾德林笑著說:“韋,月球風景不錯,下次就輪到你了。”
韋旭航內心激動難以自已,笑容壓根就掩飾不住。
get113:50:00,他們密封艙門,拋棄登月艙。
林燃按下分離按鈕,登月艙緩緩漂離,最終將墜回月球表面。
林燃心想,自己在月球上又多了一個門。
奧爾德林通過舷窗觀察:“登月艙,謝謝你。”
get135:23:42,指令艙在月球軌道上,準備進行跨地球注入(tei)燃燒。
也就是從月球軌道進入到回地球的軌道上來。
文昌控制中心發送數據:“tig135:23:42,delta-v3281fps,姿態roll0°,pitch180°,燃燒時間150秒。”
林燃輸入數據:“數據已錄入,sps引擎就緒。”
韋旭航檢查指令艙主引擎:“燃料壓力正常,推力20500磅。”
隨后林燃確認導航:“星象儀校準完成,姿態鎖定。”
控制中心確認:“指令艙,進行跨地球注入。”
林燃回應:“收到,準備點火。”
get135:23:42,飛船進入月球背面,通信中斷。
sps引擎點火,持續2分30秒,推力20500磅,加速飛船至約1.1公里/秒,脫離月球引力。
林燃注視計時器:“delta-v2000fps…3000f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