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印度裔的名聲還沒有爛,波音還沒有接二連三的掉,加上印度也確實有一定的航天業。
別覺得阿美利肯的高層就能認識到印度裔工人的問題,恰恰相反,他們反而覺得印度工人是個不錯的選擇,會英語、服從性高、工資低、忠誠度比較高。
在還沒暴雷的時候,帕特爾的話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此時已經有一家叫塔塔波音的公司,塔塔就是印度著名財閥之一的塔塔集團,這是塔塔集團和波音合資成立的公司,位于印度,是阿帕奇機身和737飛機垂直尾翼結構的全球制造中心。
(波音公司在班加羅爾的波音印度工程技術中心辦公大樓,該中心占地43英畝,是波音公司在阿美利肯以外最大的同類設施)
阿美利肯航天航空企業和塔塔的合作遠不止波音,還包括了塔塔西科斯基航空航天有限公司,就是那個著名的西科斯基,在印度的特倫甘納邦海得拉巴。
塔塔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結構有限公司,專門造機翼,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c-130j/lm100j型號尾翼的全球唯一供應商。
這幫成熟公司尚且如此,更別說藍色起源了。
這么說,不僅貝索斯覺得可行,被忽悠到了,在座高管們都覺得有一定搞頭。
鮑勃·史密斯和丹·克里斯蒂安森兩人都覺得,有了印度工人的加入,整個計劃才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貝索斯思考片刻后說道:“巴韋什,這樣,你做一份詳細的可行性報告,一個月時間夠嗎?”
巴韋什·帕特爾認真道:“半個月就夠了。”
巴韋什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只要制定足夠完善的計劃,ceo的位置在等著他,同時把大量印度工人帶到阿美利肯。
不管是自己去印度招人,還是說像其他“前輩”那樣和塔塔集團合作,他都能從中大肆撈一筆。
至于itar和ear法規限制外國人在敏感技術崗位工作,需要阿美利肯公民或者綠卡才可以,這對貝索斯和要引進的目標國印度來說壓根不是什么問題。
華國人,可能還要擔心會有輿論壓力,印度人,沒有任何問題,引進一萬人對貝索斯而言也只是財政支出上的一個數字。
從倫道夫·林到巴韋什·帕特爾,貝索斯也是好起來了。
隨著這趟登月之旅如此順利,加上過去阿波羅系列登月,每次都成功,一共發射了7次,有6次成功,唯一一次失敗是因為在發射后服務艙的氧氣罐爆炸。
哪怕唯一一次失敗,也只是沒有完全月球著陸,他們仍然在繞月飛行后安全返回地球了。
如此高的成功率,在21世紀一家華國企業只花了十來億rmb在短短一年半時間里就成功了(明面上看是如此),這讓無數航天從業人士開始反思,會不會阿波羅登月就是最高效的方式?
歐洲沒有技術儲備,我們有啊,阿美利肯過去一直都有把阿波羅登月的技術資料檔案化的傳統,至于一些非標準化的知識失傳,這不是問題,華國人能搞定,我們怎么就不能搞定了?
除了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心動外,spacex繼續堅持要研發自己的星鏈,靠著星鏈登月,月球快車公司(moonexpress)跑出來宣布自己要開啟名為阿波羅復活的行動。
該行動旨在從歷史檔案中復活阿波羅工程的成果,把阿美利肯宇航員送上太空。
月球快車公司同時還宣布會在2026年以前完成登月。
這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位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專注于開發機器人航天器,用于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和火星任務。
在2016年8月3日的時候,他們成為首個獲得阿美利肯政府批準進行月球任務的私人公司,并且計劃在2017年秋季發送小型機器人著陸器探索月球表面。
當然結果是至今他們都沒能完成月球軟著陸。
但即便他們沒能完成月球軟著陸,在2018年到2020年2月期間,他們仍然獲得了來自nasa的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合同合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美利肯和印度其實挺像的,都屬于是吹牛不用上草稿,不管能不能做到,總之先吹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