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燃想了想說道:“我認為這得益于華國強大的工業基礎、我對整個阿波羅登月工程的掌握和華國優秀的工程師群體。
這三者共同造就了這一場奇跡。
所以其實我在看到b站紀錄片叫一個人的奇跡,我覺得有點太過了。
只有我一個人,是肯定無法完成這樣的偉業的。”
小撒糾正道:“教授,只有第一集叫這個,一共8集紀錄片我都看完了,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畢竟在第一集那個時間節點,叫一個人的奇跡,是因為只有您一個人相信,一定能夠完成阿波羅登月。”
b站的紀錄片分了8集,一集30分鐘。
小撒接著問道:“我相信這是我,也是絕大部分人都很好奇的問題,那就是整個阿波羅科技最開始的資金是不是來著巴茲·奧爾德林,如果是,您又是怎么說服他的?”
因為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的一番話,導致他在華國有著非常正面的形象。
畢竟在華國人看來,這番話等于是讓自己在阿美利肯政治死亡了,屬于是舍生取義的行為。
在華國的價值觀里,舍生取義的行為,評價權重非常高。
加上即便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考量,跨世紀登月的奧爾德林,也依然有著足夠高的評價。
二者結合之下,奧爾德林在華國絕對的正面人物。
“這是因為我們對去月球這件事都有著同樣的執念。
巴茲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再去一次月球,正好我也想去上面看看,我們屬于是一拍即合。
我就只是寫了一封信給他,然后巴茲就買了來華國的機票,還把他的老伙計們給帶上了。
包括資金,他把全部身家,一共大概三千萬美元,把他在阿美利肯的別墅、住宅、股票什么的都全部變賣給我當啟動資金。
所以我很感謝他,當然我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三千萬美元買一張來回月球的往返機票,不算貴啦。”
臺下觀眾包括小撒,一直就是張著嘴巴的表情,從一封信就搞定開始,大家的嘴巴就沒合起來過。
這也行?
“這也行?就一封信?”小撒沒忍住。
林燃想了想:“還有一通電話,沒了。”
“臥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拉投資有這么容易。
畢竟奧爾德林把全部身家都給你了,這真的屬于是高上流水遇知音,鐘子期和伯牙相遇,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大家就能達成共識。
不過想想也確實,需要邏輯,現實從來都不需要邏輯。
林教授和奧爾德林博士擁有共同對登月的熱愛和執著,所以二人才會一拍即合,達成合作,也共同為世界創造了一次新的奇跡。”小撒總結道。
林燃說:“其實錢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只是說或早或晚的區別而已。
我找巴茲只是想著我們能夠很快就確定下來,要登月這件事。
找其他投資方,我得解釋為什么不做可回收火箭,為什么要登月,以及登月后關于把月球打造成前哨基地,要投入多少。
不說后者,別人理解不了你的意圖,說了后者,改造月球需要的巨額花費很容易嚇走投資方。
所以我當時單純覺得找巴茲最省事,事后發展和我預計的一樣,找巴茲就只花了一封信和一通電話。
然后在搞定巴茲之后,申海地方國資又給我提供了一筆同等金額的投資,從b站和騰訊拉來了贊助,基本上登月需要的花費就差不多了。
從我的角度,我覺得非常順利,就像是庖丁解牛,看上去很復雜,但我按照我對牛的理解,解下來很輕松。
可能外界會覺得哇,這么大的工程,一年多時間就搞定了,自己作為登月工程的總牽頭人,同時還是宇航員,要接受大量訓練登上月球,肯定特別辛苦特別累。
其實我沒有,我覺得很順利,沒有多少疲憊感,反而會很興奮,想要做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