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第一次測試可回收系統,一切都要萬無一失。”
播報員:“t減10,9,8”
在t零時,7臺yf-102發動機點火,火焰噴射,震耳欲聾。
林燃緊盯屏幕:“發動機壓力正常,推力水平在預期范圍內。”
警報聲突然響起。
技術員緊張道:“教授,4號發動機有波動。”
林燃皺眉,保持冷靜:“密切監控。如果超出限值,我們可能需要中止。”
波動穩定。
技術員松了口氣:“恢復正常。”
林燃:“繼續,啟動著陸腿部署序列。”
屏幕顯示著陸腿緩緩伸出并鎖定。
林燃:“著陸腿部署成功。現在測試格柵鰭。”
格柵鰭調整角度,模擬下降控制。
林燃:“格柵鰭響應良好,結束測試,關閉發動機。”
發動機關閉,會議室響起掌聲。
林燃:“干得好,這次靜態點火測試很成功,現在分析數據,確保沒有意外。”
整個點火測試過程,測試參數7臺yf-102發動機全功率點火,持續130秒,驗證推力穩定性和著陸腿/格柵鰭部署。
數據收集包括了發動機壓力、溫度、振動數據,著陸腿鎖定力以及格柵鰭響應時間。
格柵鰭是一種特殊的空氣動力學控制器件,用于在火箭返回大氣層時提供方向控制和穩定性,最早出現在蘇俄50年代研發的彈道導彈上,后來被spacex用于可回收火箭。
它們在高速降落過程中幫助火箭調整軌跡和姿態,確保精確著陸。
格柵鰭由一系列交叉的網格狀結構組成,當空氣流經這些網格時,會產生側向力,幫助火箭調整方向。
格柵鰭在超音速和亞音速階段特別有效。
在火箭倒飛降落時,也就是以發動機朝上的姿態時,格柵鰭可以像小翅膀一樣工作,提供穩定性和控制力。
格柵鰭在折疊狀態時減少空氣阻力,適合發射階段,展開后則提供精確的軌跡調整。
同時與傳統的平面鰭相比,格柵鰭更輕便且更耐熱,適合高速返回的環境。
(格柵鰭特寫)
包括華國企業星際榮耀2019年研發的雙曲線1-號火箭,第一級也包括了四個格柵鰭。
著陸腿主要就是支持火箭在著陸的時候保持一個姿態穩定。
整個團隊顯得波瀾不驚,放在其他團隊,要是靜態點火測試成功,肯定得互相擁抱一下。
阿波羅科技的團隊成員們鼓掌都只是禮貌性鼓掌。
這就是登月給整個團隊帶來的自信。
數據收集完畢后,在著手準備燃燒一號改正式發射測試的林燃,怎么也想不到這款火箭,不需要多久,就能在東歐的絞肉場中發揮巨大作用。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