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知道今天的燃料系統將承受更長時間的燃燒考驗。
“導航與控制系統在線,格柵鰭和著陸腿已檢查,響應時間優于100毫秒。”肖章所在組設計的格柵鰭控制算法在亞軌道測試中表現出色,今天他希望在更高速度和更復雜條件下再次證明其可靠性。
“載荷系統正常,‘先鋒號’已鎖定,太陽能板和通信模塊待命。”載荷工程師確認。
李瑞點點頭,目光轉向窗外。
火箭在發射臺上巍然屹立,yf-102發動機的噴嘴在燈光下閃耀。
“開始倒計時。”李瑞下令。
“倒計時開始,t減60秒。”播報員的聲音通過揚聲器回蕩。
主屏幕上,火箭的實時影像和數據流同步更新,顯示推力、壓力、溫度和軌跡參數。
“t減10,9,8……”
肖章緊盯著格柵鰭控制面板,心跳加速,他不確定在高空風切變過程中格柵鰭仍然能夠完美應對。
“5,4,3,2,1——點火!”
七臺yf-102發動機同時點火,火焰從噴嘴噴涌而出,巨大的轟鳴聲震撼著控制室。
屏幕顯示總推力迅速攀升至5845千牛,火箭緩緩離開發射臺,沖破夜幕,直刺星空。
“火箭已離塔!”
控制室內大部分工程師的目光都鎖定在主屏幕上,推力曲線平穩,七臺發動機協同工作,推力分布均勻。
“推力矢量控制正常,所有發動機參數在預期范圍內。”李斌低聲說,這回四號發動機的推力曲線沒有出差錯。
“高度12公里,速度600米/秒,接近最大動態壓力。”控制員繼續報告。
火箭繼續攀升,穿過云層,速度逐漸增加。
控制室內的氣氛緊張而有序,大家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監控著火箭的每一個動作。
“通過maxq,結構載荷正常。”李斌確認。
“高度80公里,速度2.3公里/秒,準備第一級分離。”
“執行分離。”李瑞下令。
“第一級關閉,分離確認!”控制員報告。
屏幕顯示第一級與第二級分離,第二級點火,繼續加速向軌道前進。
主屏幕一分為二,一半顯示第一級的返回軌跡,另一半追蹤第二級的上升。
“第二級發動機正常,推力922千牛(真空),軌道插入進行中。”李斌報告,目光轉向第二級數據。
與此同時,第一級的返回成為焦點。
“第一級達到頂點,開始下降。”
“執行助推返回燒結,使用第一、第四、第七號發動機,節流閥調至60%。”李斌果斷道。
yf-102發動機的節流能力允許精確控制推力,三臺發動機點火,調整第一級的軌跡,使其返回發射場。
“助推返回燒結開始!”
屏幕顯示三臺發動機點火,火焰噴出,火箭速度迅速下降。
“格柵鰭展開!”肖章喊道,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操作。
屏幕顯示格柵鰭從折疊狀態展開,調整角度以應對高空風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