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連京聽明白了,對方需要的只是一個理由,一個明面上說的過去的理由罷了。
“放心,教授,這絕對沒有問題。”瓦連京不假思索道。
林燃接著說:“第二點是我們的單次發射價格是2億rmb,我們收rmb,不需要消耗你們的外匯儲備。”
瓦連京面露難色,因為獵鷹九號的單次發射價格是6200萬美元,而燃燒一號改的運載能力是獵鷹九號的三分之一,要價折算成美元之后卻是獵鷹九號的一半。
當然,哪怕是2億rmb也肯定比他們自己發射要便宜。
“這個報價我需要回去商量一下。”瓦連京說道。
林燃補充道:“一箭多星我們能搞定。”
一箭多星的意思是,發射一枚火箭,一次性就能夠完成多枚衛星的部署。
因為8噸的運載能力,不代表衛星都有這么重。
衛星按照重量分成了大型衛星、中型衛星、小型衛星等等。
像星鏈早期0.9版本的衛星也就是227千克,屬于小型衛星。
而獵鷹九號在發射星鏈衛星,一次能把20顆到60顆不等的衛星給發射到近地軌道上。
5月13日15時07分,獵鷹9號火箭在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發射第45批53顆星鏈衛星;不到24小時,美東時間5月14日16時40分,獵鷹9號火箭又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基地發射第46批53顆星鏈衛星。
如果燃燒一號改也能這樣頻繁發射,一次發射多枚衛星,那這意義要比單純的火箭大得多。
一箭多星,是對火箭有要求,需要火箭具備足夠運載能力的同時,還能具備足夠精確的軌道控制能力,確保每顆衛星都能部署在正確的軌道上。
“教授,能不能把燃燒一號改技術賣給我們?”瓦連京語氣有些干澀。
他倒不是覺得這個理由過分,而是對于六十年滄海桑田的感慨。
六十年前,1961年的時候,蘇俄把自己身旁葉琳娜的父親送上了太空,先有第一顆人造衛星,后有第一次載人航天,是不折不扣的航天第一強國。
nasa,nasa那時候在輿論上是被嘲笑的對象,不僅真理報嘲笑他們,阿美利肯自己的報紙也嘲笑他們。
華國?華國那時候連一顆衛星都沒有,別說衛星,華國甚至農業為主的國家。
六十年后,滄海桑田,俄國居然要找華國來買火箭技術。
瓦連京有些羞愧,他和葉琳娜一樣,是橫跨了蘇俄和俄國時代的毛子,作為經歷過蘇俄航天局最后輝煌的工程師,瓦連京內心感慨萬千,有無數思緒在翻涌。
“抱歉,技術不賣,合作的價格就是2億rmb發射一次。”林燃堅持道。
賣技術?下蛋的母雞一次賣了?我還沒有那么傻。
如果只是賣給毛子,那倒不是不能賣。
問題是,世界分成兩塊,一塊是西方世界,這部分市場林燃不認為自己能拿到。
另外一部分就是蘇俄陰影下的國家,像中亞、中東、東歐這些地方,這些地方林燃也盯著呢。
如果把燃燒一號改技術賣給毛子了,那這些地方的火箭發射市場就是毛子去開墾,而現在都是自己可以爭奪的市場。
哪怕毛子開個天價,他也不會賣。
俄國跟著來的專家,又圍繞著燃燒一號改的具體參數,以及如何實現一箭多星進行了討論。
現場氣氛很是熱烈,這幫俄國派來的專家都和學生一樣聽林燃講課。
不過也就是現在,放以前,俄國只有科羅廖夫這個級別的科學家才能聽到林燃的現場授課。
“葉琳娜,你覺得教授是一個怎樣的人?畢竟你和他打交道過一年多時間。”回到酒店后,瓦連京問道。
葉琳娜思考片刻后說道:“教授是我見過在航天領域最有造詣的專家,我想我們需要抓住和他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