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次,這次用的是自研的技術,是前所未有的大膽方案,是各路專業博主分析中認為是天馬行空的方案,就這么絲滑的完成了。
由于燃料艙用到的是可回收火箭,整個發射的成本低到難以置信。
直播間里轉移燃料過程完成后,各路轉播這個過程的博主們都自發的在鼓掌:
“太精彩了,我們又一次見證了由燃神為我們帶來的奇跡,燃料的順利轉移,沒有泄露,沒有意外,整個過程都是如此的順利。
我們的宇航員也是順利在燃料艙附近完成了著陸。
我很高興能夠親眼見證這一幕,我的youtube點艸歐美博主的視頻已經箭在弦上了,今天晚上回去就錄,錄完就發,到時候整一個破防合集發在b站,給大家看看這回外國youtuber們是怎么破防的!”
b站某個航天類專業博主,也算是找到了新賽道。
在youtube上專門做嘲諷老美技術的視頻,一口流利的英語疊加事實主打一個真實傷害,專門找航天區外國博主連麥定點爆破,然后破防之后再把破防視頻搬回國內。
形成一個流量永動機,這一年來漲粉飛快,在youtube上有三十多萬粉絲,在b站上粉絲數更是超過兩百萬。
因為外國有兩百多個國家,又不止老美一個國家,歐洲網友就很愛看阿美利肯博主被破防。
“告訴大家,接下來是這次登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水冰。
要是能找到,好,那么未來沙克爾頓坑就是我們的地盤了,我們在月球上的根據地了。
后續我們會慢慢以這里為中心慢慢建設基地。
用大家能聽懂的話來說,就是種田找了塊好田,不用施肥,土地自身帶的肥力就足夠。
如果沒有水冰,那就有點懸,這個很看運氣。”另外一位專業博主在高興之余解釋道。
燃料轉移完成后,他們開始科學任務。
首要目標是探測水冰,可能隱藏在隕石坑的永久陰影區。
他們把印有小米logo的月球車從登月艙上拿下來,然后伸展成一輛小型漫游車。
小米的logo在攝像頭里清晰可見,各路直播間里隨處可見雷總牛逼,小米牛逼的彈幕。
此時小米、b站各個平臺的官方賬號也在轉播,由雷總親自坐鎮直播間,為的就是有最好的宣傳效果。
“大家看見沒,這是我們贊助的小米月球車!充分體現了我們造車的決心,這輛車是不是很酷?
小米月球車100比1和50比1的模型復刻已經在工廠了,造好的第一時間我們會在小米商城上線。
大家買不到小米汽車,買不到小米月球車,我們為此苦惱了很久,我想著,我們是不是能夠先讓大家買個小米月球車的模型過過癮。
希望各位米粉朋友們能夠喜歡。”雷總在直播間說道。
彈幕清一色的買。
(1923年,荷馬·埃翁·弗林特在他的《走出月球》中設計的月球車,看起來像一輛大型、兩條腿、像鳥一樣的玩意,可以在月球上行走。)
車上配備鉆探設備和光譜儀。
二人開著月球車駛向陰影區。
不會進去,只會在邊緣試探。
“漫游車啟動,”李叢操作遙控器,“目標是那個陰影區域。”
漫游車在崎嶇地形上緩慢移動,攝像頭傳回模糊的影像。
突然,光譜儀發出信號:“檢測到水分子!”李叢興奮地喊道。
韋旭航走過去,查看數據:“這是水冰!走,回登月艙換耐低溫宇航服,我們必須親自去確認!”
二人往回開。
片刻后,阿波羅科技的官方直播間主播解釋道:“他們發現了水冰!現在我們的宇航員要換低溫宇航服親自去陰影區探測,讓我們提前祝他們好運!”
這種時候,其實運氣還是挺重要的。
換人來,也許就沒有這么順利了。
兩人穿上耐低溫宇航服,攜帶便攜式鉆探工具,又開著月球車來到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