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個平臺的直播間,又或者是二路,彈幕討論的很熱烈,最多的詞就是絲滑。
為了太空推廣,阿波羅科技在品牌上沒有選擇和nasa一樣的策略,畢竟品牌授權是他們的核心利潤來源,但在宣傳上,和b站獨家授權結束后,他們就選擇了全面開放直播版權。
簡單來說,就是誰都能轉播他們的官方直播間畫面,誰都可以把他們直播間的視頻錄下來拿去做切片。
這一策略,讓阿波羅科技的相關視頻在全球范圍內廣為傳播。
也讓觀看航天直播成為了一件很大眾很熱門的事情。
在著陸后,韋旭航和李叢透過舷窗看到燃料艙,銀色的圓柱體在陽光下閃耀,距離約50米。
直播間也同步出現了燃料艙的畫面。
“太美了,要不是知道是我們自己發射上去的,我還要以為這是哪里來的外星產物呢!”
“有種田的感覺了,看到個銀色燃料艙就讓我這么激動,要是在月球上看到我們自己建的電磁發射塔、太陽能電池板、大棚蔬菜之類的,我還不得爽死啊!”
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地形崎嶇,測量儀器顯示溫度從陽光區的54攝氏度驟降到陰影區的-203攝氏度。
“準備出艙,”韋旭航說,開始減壓程序,“注意穿宇航服,而且千萬不要到陰影區域去,讓機器狗去陰影區域,我們自己別去!”
李叢回答道:“放心,小命要緊的道理我還是很清楚。”
兩人穿上宇航服,檢查氧氣和通信系統。
李叢的手微微顫抖:“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有點緊張。”
“正常,”韋旭航安慰道,“我們一步步來。”
艙門打開,韋旭航率先踏出,靴子陷入松軟的月壤。
他低頭看著腳印,感慨道:“這就是上次教授和奧爾德林來的感覺嗎?真是太美妙了!”
李叢跟出,感受著1/6重力的奇妙。
他小心邁步,避開一塊巖石:“這地形比訓練場復雜多了。”
他們拖著一輛小型燃料轉移車,走向燃料艙。
這個車起到的作用就是連接燃料艙和登月艙,它主要由轉移管道構成。
燃料艙上有一個密封接口,連接著高壓軟管。
韋旭航熟練地連接軟管,這個操作在地球上重復過無數次,同時確保無泄漏:“開始轉移。”
李叢啟動泵,儀表顯示燃料緩緩流入登月艙。
他注視著數據,松了一口氣:“看起來很順利。”
一小時后,轉移完成。
他們拆下軟管,固定好設備。
韋旭航拍拍燃料艙:“未來我們每次來都要和這家伙打交道,這可是我們的救命稻草。”
韋旭航把胸前的國旗湊到攝像頭面前,然后指了指燃料艙,豎起了一個大拇指,表示燃料轉移已經順利完成。
華國的各大直播間一下就沸騰了。
過去有著各種聲音,說華國的登月是對阿波羅科技的復刻,沒什么大不了。
這樣的聲音集中在外媒。
包括華國在海外的大使在對外場合,不管是接受采訪還是國際論壇,都要面對類似的質疑,你們的登月不就是一次復刻嗎?
以阿美利肯為首,控制的輿論體系,想方設法把華國登月塑造成山寨帝國的又一次山寨,把好事變成壞事。
然后再通過外媒出口轉內銷,在華國輿論營造類似不過如此的聲音。
民眾們不是傻子,你只要反問一句為什么阿美利肯不行,是不想嗎,就能夠破這幫帶節奏的博主的防。
但架不住確實是阿波羅登月的復刻,所以大家反駁起來也不是特別有底氣。
無非是來來回回強調,阿美利肯現在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