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布拉德利聽著電話那頭傳來萬里之外的聲音眉頭緊鎖。
電話那頭,倫敦《泰晤士報》的總編黑利爵士聲音顫抖,語氣充斥著難以置信,他剛才傳遞的信息足以震動整個自由世界。
胡佛都能是蘇俄的人,這個世界還有誰是值得信任的嗎?
“約翰,你確定這是真的?”布拉德利很是疲憊。
最近整個華盛頓的亂象他都看在眼里。
現在的阿美莉卡,媒體還是為國家工作,而不是為黨派工作。
像知更鳥計劃:某ia被指控的一項大規模計劃,靠著收買和影響阿美莉卡國內外的記者、編輯和媒體機構。
根據相關指控和解密文件,該計劃通過在新聞報道中植入有利于阿美莉卡政府的宣傳信息,并壓制不利于其敘事的報道,從而塑造公眾輿論。
和華國的媒體不同,此時阿美莉卡的媒體希望阿美莉卡能贏得冷戰,他們會為了阿美莉卡的未來而擔憂。
本·布拉德利更是如此。
“我不知道,本,”黑利在電話那頭嘆了口氣,“這封信是寄到bbc編輯部的,沒有寄信人,只有一句簡短的話和一盒錄像帶:‘胡佛一直在為莫斯科工作。’這聽起來像是瘋子的胡言亂語,但你知道,這周所有人都瘋了。
我們打開錄像帶看了,是在一間類似于密室的房間里里,胡佛在和多勃雷寧交談,兩人親密無間,最后分開前甚至還進行了擁抱。
最重要的是這封郵件的署名是v。”
v,自由陣營的夢魘,沒人知道他想干嘛。
布拉德利沉默了片刻,腦海中浮現出最近的種種混亂:白宮決定增兵,尼克松總統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不信任,以及克里姆林宮對多勃雷寧出現在胡佛別墅的否認。
這一切都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舞臺劇,但臺詞和劇本似乎都出了差錯。
“那個錄像帶,”黑利的聲音變得更加嚴肅,“不僅我們收到了錄像帶,法蘭西、德意志、意呆利等所有歐洲的主要報紙都收到了信和錄像帶。”
“這是個陷阱,”布拉德利下意識反駁道,“蘇俄人想借此抹黑我們的人,讓我們內斗。”
“或許是,”黑利的聲音里帶著一絲無奈,“但你知道的,流言和真相的區別并不大。尤其是當它來自v的時候。”
兩人沒有再說。
因為這很離譜。
一旦資料來自v,所有人就跟失智一樣。
v從出現開始,從揭露肯尼迪總統之死,大家就沒有懷疑過他的資料真實性。
因為每一次的視頻都太清晰了。
以肯尼迪之死為例,視頻本身足夠清晰,而且拍下的聲音和其他影像資料吻合。
哪怕有不合理的地方,大家也自動忽略。
比如深夜四點,多勃雷寧的臉怎么會那么清楚。
又比如多勃雷寧和胡佛的見面是怎么被拍的,還拍的如此清晰。
沒有人知道。
就像沒有人知道v的身份一樣。
不知道不代表是假的。
布拉德利掛了電話,立刻召集了編輯部所有核心成員。
“我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倫敦的匿名信件,內容是,胡佛生前一直在為蘇俄工作,并且有錄像帶為證。”他看著面前一張張震驚的面孔,聲音平靜,仿佛在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我知道這很荒謬,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一旦這個消息被公開,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炸彈。”
倫敦,《泰晤士報》編輯部,黑利爵士坐在他那張堆滿報紙的辦公桌前,頭疼欲裂。
他們最終還是決定刊登了那段錄像帶的截圖,但同時也在社論里提出了質疑。
“我們這是在玩火,約翰,”他的副主編喬治擔憂地說道,“我們可能會成為v的幫兇,去摧毀我們最堅實的盟友。”
“不,喬治,我們是在向真相靠攏,”黑利爵士解釋道:“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就有責任去揭露它,無論它有多么可怕。如果它是假的,我們也有責任去追查幕后黑手,無論它有多么危險。”
他知道,他們已經成為了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被v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