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次一樣,還是在許世勛的陪伴下。
提起一個箱子就走。
許世勛把疑惑按下去,知道這不是他能夠摻和得起的事。
現在的香江,華國、阿美莉卡和英格蘭三分天下。
百花社所在的尖沙咀彌敦道172號被譽為地下港府。
周楠同樣不敢打開箱子,箱子被運到內地后,一路北上直達51區。
里面裝著的是,gps的設計思路、以及一系列的制導導彈。
其中最完整的是來自阿美莉卡的激光制導導彈。
在越戰初期,美軍的空中打擊主要依賴傳統的鐵炸彈和地毯式轟炸。
這種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往往無法摧毀堅固或移動的目標,例如橋梁、洞穴或敵軍指揮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軍迫切需要一種能夠一發入魂的精確打擊武器。
在這一背景下,激光制導炸彈,laser-guidedbob,簡稱lgb應運而生,并在越戰后期首次投入實戰,徹底改變了戰爭模式。
激光制導導彈的誤差在幾米之內。
簡單來說,就是一架或多架飛機、地面部隊,甚至特種部隊,使用一個激光指示器來對目標進行持續照射。
這個指示器會發出人眼不可見的編碼激光束,就像一個光標。
另一架飛機,通常是戰斗轟炸機,在遠處投下經過改裝的lgb。
炸彈被投下后,其內部的尋的傳感器會自動尋找并跟蹤目標反射的激光束。
炸彈的制導組件會持續接收激光信號,并通過調整其尾部的舵面來修正飛行路徑,確保炸彈精確地朝向激光指示的目標飛去。
炸彈最終會以極高的精度命中目標。
在原時空,激光制導炸彈的首次大規模實戰應用是在1972年的后衛行動中。
當時阿美莉卡軍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摧毀北越的清化橋。
這座橋是北越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前美軍曾多次動用上百架次飛機進行轟炸,但都未能將其徹底摧毀。
當激光制導炸彈投入使用后,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美軍使用f-4鬼怪ii戰斗機作為指示機和投彈平臺,僅用幾枚lgb就成功摧毀了這座堅固的橋梁。
畢竟過去整個越戰期間內,一共有104名阿美莉卡的飛行員在大橋周圍75平方英里的區域被擊落。
而這次后衛行動的成功震驚了全世界,也證明了精確制導武器的巨大潛力。
在有了激光制導導彈后,由于不再需要進行危險的低空投彈,飛行員可以在更安全的高度和距離上投放武器,從而大大降低了被擊落的風險。
lgb的成功也為后來的gps制導炸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等精確制導武器奠定了基礎。
這次被周楠帶回去的就是阿美莉卡在1972年實戰的鋪路系列,gbu-10、gbu-11和gbu-12。
這也是來自林燃的再平衡大手。
再不平衡,北越就要玩完了。
蘇俄在發力,林燃的大手同樣在發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