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維拉爾角的地面發射中心。
尼克松在發表完演講后,和白宮高官、記者團隊們一起坐在屏幕前,觀看來自自由號的實時數據。
尼克松為這次的空間站足足預留了三天時間。
他在卡納維拉爾角的行程包括了觀看火箭發射、空間站對接、發表演講以及觀看宇航員的空間站生活。
發射中心工程師們的屏幕上面閃爍著來自自由號空間站的實時數據。
在空曠場地上,則擺著另一塊更大的屏幕上,是來自太空的直播畫面。
模糊的雪花點偶爾閃過,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的熱情。
直播畫面同時會隨著廣播信號,傳遍地球每一個角落。
哪怕在莫斯科,人們也在關注著阿美莉卡的空間站。
他們用來自華國的電視,收看來自歐洲的電視節目。
“教授,這里是自由號,”奧爾德林的聲音從揚聲器中傳來,帶著無線電特有的失真。
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
因為月球很遠,月球是科幻感,三十多萬公里外傳回的信號。
而現在,就在他們的頭上,空間站的高度只有462公里,在一個相對較低的近地軌道上。
這給人們的感覺就像是,觸手可及。
從研究飛機的萊爾兄弟到飛機成為人們的日常交通工具,也不過短短數十年時間。
1903年的第一次試飛,到1914在洛杉磯至舊金山之間的第一條定期商業空中航線開通,甚至只有短短的11年時間。
32萬公里的距離,和人們說殖民月球,月球大改造,這個大家會覺得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但現在,在這個科技爆發的時代,在這個人類探索邊界不斷擴張的時代,人們會覺得空間站的常態化運作,短則數年,長則十余年就能成為現實。
現在是宇航員在上面,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大家都有機會去空間站。
正是這種奇妙感受,結合科技爆發,讓所有人都屏氣凝神,期待地觀看著從不遠天空傳回的畫面。
“教授,你覺得我有希望去到空間站嗎?”尼克松側身和林燃問道。
這是林燃的主場,尼克松和他坐在觀眾席的最前面,這一排只有他們二人。
過去尼克松沒少在電視上看到,約翰遜的待遇,那就是在nasa相關基地視察,林燃和約翰遜邊走邊聊,或者兩人在一起觀看發射,林燃給總統講解。
現在他當總統了,他也要這樣的待遇。
白宮的行政人員全部都被安排在后面,別打擾大師親自給我講解太空和宇宙。
“當然,我之前有說過,快的話我們在五年內,就能夠做一些常態化的運營。
燃燒一號火箭已經研發成功,快的話,我們在明年應該就能開展空間站的商業化運營,一百萬美元,富豪們能去到空間站。
甚至我們可以改成拍賣的形式,價高者得。”
林燃解釋道。
尼克松輕輕鼓掌:“教授,好主意,過去nasa一直在燃燒經費,哪怕我們完成了登月這樣的偉大事業,但在華盛頓和民間一直有聲音詬病。
說nasa的工作沒有創造實際的價值。
他們這樣完全錯誤的說法,卻很容易讓民眾相信。
當gps在越戰前線大放異彩的時候,華盛頓這樣的聲音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