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莉卡持續半年如潮水般的攻擊,在今天,在廣南的阿紹谷第一次遇到了暗礁。
這樣的戰損比,對阿美莉卡軍隊來說,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這才多少導彈。
如果20枚導彈就能造成三架直升機墜毀,兩架直升機重傷。
那戰爭是打不下去的。
原本北越主要依賴的是來自蘇俄的sa-2指南針地對空導彈系統。
這也是北越防空體系的核心。
北越在用這套系統的時候,根據阿美莉卡軍隊的戰后報告《越戰空中作戰報告》報道顯示,北越一共發射了約9000枚導彈,擊落約200架美軍飛機。
戰損比在45比1。
現在4比1。
效率提高了10倍。
消息傳回阿美莉卡在西貢的指揮部后,麥克納馬拉從數據的直接反應意識到,事情發生了變化。
這絕不是,蘇俄的指南針能做到的。
值班情報官推開作戰室的門,臉色蒼白地將一份加密電文遞給麥克納馬拉。
“部長閣下,阿紹谷的報告。
我們的空中編隊損失了五架飛機,導航衛星系統信號在關鍵時刻失靈。
不是常規地對空導彈,他們說這次北越的導彈像有眼睛一樣,預判了我們的機動!”
麥克納馬拉的眼睛瞇成一條縫,推了推黑框眼鏡,盯著電文上的數據表格:飛行路徑坐標、電子對抗措施激活時間、導彈軌跡估計。
表格是用鉛筆草草繪就的。
在麥克納馬拉的眼中,數字會說話。
20枚導彈,命中率高達50%,干擾強度超出蘇制導彈的已知參數。
這里多說一句,20枚擊中了五架飛機,它不是一比一的關系。
不是說,一枚導彈只能擊中一架飛機。
實際上可能是多枚導彈擊中一架飛機。
也就是說,華國的20枚龍影,一共擊中了10枚。
這個數字相當驚人。
“這絕不是蘇俄的指南針能做到的,”麥克納馬拉喃喃道:“蘇制導彈需要齊射幾十枚才能咬中一架f-4,而這里,20枚導彈就撕碎了我們整個編隊。
看這個偏航數據,他們的干擾針對了我們的導航系統。
衛星定位本該是我們的王牌,現在卻沒能發揮作用。”
作戰室里,地圖墻上釘滿彩色圖釘,代表美軍推進的箭頭在阿紹谷首次出現了停頓。
麥克納馬拉站起身,踱步到黑板前,用粉筆快速勾勒出一張簡易圖表。
他轉頭對助手們說:“這絕不是運氣。
事情正在發生根本變化。
召集團隊,讓地面部隊往前運動,我們需要立刻派遣地面部隊,去尋找這次對手的導彈殘骸,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情況。
那些碎片是最好的線索。”
在出發前往西貢前,在尼克松的白宮會議上,麥克納馬拉曾力勸總統:“越戰不是肉搏戰,我們要讓它變成算法的戰場。
我們有蘭德公司,有貝爾實驗室,有ibm,有德州儀器,我們要做的是用數學征服叢林。”
尼克松最終同意了。
很難想象麥克納馬拉有什么魔力,這套說法能同時說服連續兩任總統。
因此麥克納馬拉在前往西貢的時候,帶來了大量的ibmsyste360系列的大型計算機。
以及來自ibm的專業工程師團隊,從聯邦機構內調了大量數學專業的公務員。
把這幫人一起給帶到了西貢。
對麥克納馬拉而言,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把林燃給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