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羅米柯同志,你怎么看?”
葛羅米柯調整了下眼鏡,翻開報告。
“列昂納德同志,這是個棘手的問題。
華國人聲稱他們的技術能填補我們的空白。看納爾蒂的分析。
然而事實上他們的地對空導彈證明了他們確實能做到這一點。
但燕京方面的動機顯然不純。
他們聲稱要分享半導體技術,情報顯示,他們的半導體技術已趕上阿美莉卡的貝爾實驗室。
如果他們接管諒山到阿紹谷的防空區,北越會更依賴華國。
這對我們不利。”
最后葛羅米柯又補充了一句:“也許對越戰的形勢有利。”
列昂納德思索片刻后說道:“我們不能公開反對。
北越的同志需要援助,阿美莉卡的進度太快,他們的整體技術進步,不僅是衛星定位,還有那些野鼬鼠和遠程干擾飛機。
如果華國人能拖延對方的迭代,讓我們的sa-2多撐幾個月,或許到1970年,我們的新型sa-3就能趕上。
但風險大,華國人成功了,河內會轉向燕京;失敗了,阿美莉卡會更快推進,我們的聲譽也跟著完蛋。”
葛羅米柯點頭:“我建議私下和燕京談判。
讓他們提供技術給我們升級設備,我們繼續主導援助。
公開支持他們的介入,但強調陣營的團結。
我們需要華國的技術來推動我們的多軍種協作,半導體技術太重要了。”
到了1969年,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們都意識到,半導體技術的重要。
只是到底有多重要,他們缺乏足夠清晰的概念。
現在從越戰前線的電子對抗來看,好像比他們以為的還要更加重要一些。
會議結束時,列昂納德敲定決議:“發電報給河內,歡迎華國同志的補充援助。
但監視他們,安德羅波夫,派更多人去河內,我們要想辦法獲得華國人的技術。”
一架架秘密運輸機降落在諒山省的山谷,機艙卸下的不再是孤立的導彈箱,而是整套防空體系:二十輛改裝卡車,搭載華國最新的雷達站和電子對抗設備。
這次華國的領隊李工程師再次現身,帶了更多技術員,他們的工具箱中塞滿晶體管組件和真空管備用件。
“阮營長,”李工程師展開藍圖,對阮文泰解釋道,“龍影只是利刃,這次我帶來的長城系統才是盾牌。
這套系統包括三種核心設備:首先是鷹眼脈沖多普勒雷達站,體積如一輛卡車,能在s波段和x波段掃描,探測范圍達150公里。
它能實現多目標跟蹤,能區分美軍飛機和箔條雜波,誤差小于2公里。
不同于蘇制雷達,它有模擬自適應濾波,能自動切換頻率避開美軍的干擾信號。”
阮文泰點點頭,他的戰士們圍攏過來,臉上寫滿了好奇。
藍圖上,第二個設備是ew-1區域攔阻式干擾車,一輛偽裝成補給車的平臺,搭載低功率發射器和接收陣列。
ew是電子戰的英文縮寫。
這臺車的核心是鋁殼電路模塊,能生成白噪聲干擾,針對美軍的電子對抗措施進行反制。
“它不只是被動防御,”李工程師強調,“我們的電路有反饋回路,能偵測敵方信號強度,然后模擬假目標回波,讓他們的雷達屏幕上布滿鬼影。
對付阿美莉卡的野鼬鼠任務?我們能反過來鎖定他們的干擾源,用伺服天線引導導彈反擊。”
這套手段與美軍不相上下,甚至在叢林環境中更勝一籌。
第三個設備是綜合指揮站:一個地下模塊化控制室,連接所有單位。
里面安裝了簡易示波器和機械記錄儀,屏幕能實時顯示多路雷達數據。
“它是大腦,”李工程師比喻道,“集成電路處理信號融合,雷達數據、紅外簽名和無線電截獲,一起優化導彈軌跡。
總之這套系統,我們對它有充分的信心,它可是以長城為名!”
這是電子戰爭的開端,阿美莉卡換了一個對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