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面對著艱難的局勢,造出了有利于他們的風。
1月,位于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
有了華國的加入,整個蘇俄航天局的研發過程都在加速。
在這個時間線,蘇俄是有登月經驗的。
他們和阿美莉卡做過聯合登月,實現過無人飛行器月球軟著陸。
阿美莉卡也向全球展示了,登月要滿足什么條件。
一直差的是火箭本身。
而n1火箭組,增加的不僅僅是王曦繼一個人,更是整個華國團隊。
所以,在地面測試通過后,蘇俄方面就在這一年的1月,開展登月。
作為慶祝偉大的弗拉基米爾誕辰100周年,最重要的獻禮。
拜科努爾發射場的氣溫低至零下二十攝氏度,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將積雪卷起,在空曠的草原上形成一道道白色的煙霧。
這片蒼茫大地上的寧靜,即將被徹底打破。
巨大的n-1火箭,如同白色冰山,涂層閃爍著金屬的光芒。
這座火箭和土星五號差不多,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
它的初始推力要比土星五號還夸張,但載荷不如土星五號。
這是因為土星五號用到的燃料更先進。
n1的周圍,是無數身穿厚重冬裝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緊張與期待。
過去的地面測試,和去年12月的入軌預發射,給了他們充分的信心。
在發射場的指揮中心,瓦連京坐在主控臺前,
他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眼前的屏幕上。
他知道,這枚火箭的心臟,是華國研發的分布式控制系統。
過去這套系統已經證明了,王曦繼說的是真的,它真的能解決多發動機并聯的難題。
“十五.十四發射塔架已分離”
“十九.八”
“七六.五.”
“四三.主發動機,準備點火!”
“二一點火!”
當倒計時歸零時,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劃破了拜科努爾的寂靜。
n-1火箭底部,30臺nk-15發動機同時噴射出橘紅色的火焰,巨大的推力將它緩緩托起。
它一步步地走向天空。
整個發射場都被煙霧和蒸汽籠罩,轟鳴聲震耳欲聾。
在火箭內部,宇航員們被巨大的推力死死地壓在座位上。
他們知道,這是他們此生最危險的時刻。
宇航員想到了加加林,這位已經去世的宇航員。
“一級分離!”指揮中心傳來一聲激動人心的報告。
n-1火箭的一級助推器脫落,二級火箭點火。
它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向著天空飛去。
當火箭沖破大氣層,進入太空后,它進入了最關鍵的變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