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納斯站在帳篷的中央,雙手抱胸。
身邊是哈里斯和他的團隊。
第一架天鷹滑出跑道,無聲起飛,沒有無線電遙控,只有gps坐標引導它直奔情報顯示的北越補給點,位于高棉東部20公里處的鸚鵡喙地區。
科學家們盯著顯示器:無人機穿越云層,避開已知的防空陣地,能實時同步的只有坐標,附帶具體地理位置的圖片存在著延遲,但也足夠迅速。
屏幕上,北越的卡車和彈藥堆清晰可見,右下角類似水印的東西赫然是該營地的地理坐標。
以當時的照片精度來,確實算的上清晰可見了。
“鎖定目標,”雷諾茲低聲命令,在無人機起飛后才起飛的高空轟炸機,在預定地址投下精確制導炸彈,gps提供的數據,結合導彈本身修正了風偏和地形誤差。
一個個北越在高棉的倉庫化為灰燼,補給線被切斷。
南越順勢開始在地面推進。
麥克納馬拉在收到前線傳回的報告后,內心感到振奮不已,數據是對的!統計學是對的!數學更是對的!
我們之前之所以效率差,是因為技術沒有到位,不代表數據指揮戰爭這套玩法是錯的。
這里多兩句,在原時空中,麥克納馬拉就很瘋狂,瘋狂執著于數據指揮戰爭。
瘋狂到什么程度?瘋狂到他主導下的五角大樓,從1968年到1973年,阿美莉卡軍方每年要花費約10億美元用于一項旨在結束越戰的新計算機驅動計劃。
它有很多名字,包括practie、mcleshoals、illoiscity和dyemarker。
它最廣為人知的是“白色冰屋行動”。
大致意思是,在胡志明道上部署了數萬個地震、聲學和磁性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計算機分析實時檢測敵方運動,并引導空中打擊,徹底切斷北越補給。
(1967年溪山戰役期間,正在投放重力傳感器的阿美莉卡士兵,看上去很像導彈)
這也是為什么,麥克納馬拉主導下的國防部會這么爽快大筆訂單給林燃,給nasa的gps和星球大戰計劃。
因為他們的計劃要浪費更多錢,效果更差,麥克納馬拉都能拍板。
現在有教授主導的實際得多的計劃,麥克納馬拉決策起來那更是毫不猶豫。
“尼克松總統,我們在前線的新技術驗證非常成功!它有效打擊了北越的補給線。
在新型無人機下,南越士兵迸發了前所未有的士氣。
這能保證,哪怕我們全部撤出安南,在只提供物資的情況下,南越軍隊依然能夠保證獨立狙擊敵方滲透!”
麥克納馬拉在電話里信誓旦旦,語氣充滿得意。
某種意義上,往前揮拳是為了和平。
此時外界很難想象,阿美莉卡在高棉的赫然下場,是為了全面撤軍。
尼克松聽完后內心感到振奮的同時,林燃的話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里:“總統先生,千萬,千萬,別對南越抱任何,哪怕一丁點希望。”
這不由得讓尼克松內心燃起的火焰一下又熄滅了。
“麥克,可是教授,別對南越抱任何希望”</p>